自序
一、中国音乐篇
论现当代作曲-分析理论核心知识的体系化构建
论1980年代以来中国室内乐创作之演变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及反思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演变——以陈铭志的复调理论创新为例
中西汇流再融合 气韵生动创新篇——略论周文中先生音乐的成功之道
赤子情怀 文人精神——解读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音乐创作
陈晓勇《第一弦乐四重奏》创作特征分析
一曲充满人性力量的悲歌——梁雷的协奏曲《潇湘——为中音萨克斯与管弦乐队而作》评析
二、西方音乐篇
巴赫赋格曲写作中的独特处理
马勒的《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及其和声手法分析
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
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复体裁”现象初探
二十世纪音乐:反叛·标新·多元
利盖蒂微复调写作技法初探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复杂的简约”——利盖蒂对简约音乐的另类发展
音色与节奏在利盖蒂大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及其结构意义分析
利盖蒂《中提琴独奏奏鸣曲》创作研究
三、学科建设篇
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
再议“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建设
西方音乐分析学科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走向——兼及对中国音乐分析发展的反思
音乐修辞的概念及现象辨析
论音乐分析中的音乐修辞分析
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分析课程及教学体系——以音乐分析专业研究生教学为例
建立“三位一体”的音乐分析课程体系
和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最早尝试——重温陈洪的《对位化和声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