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向高质量发展
1.1.2 健康城市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1.3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2 城市街区空间环境质量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健康城市
1.3.2 城市街区
1.3.3 街道峡谷
1.3.4 细颗粒物
1.3.5 空间形态
第二章 城市街区环境的细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
2.1 研究区域与范围
2.1.1 研究区域
2.1.2 研究范围
2.2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2.2.1 监测时间及仪器
2.2.2 监测方法
2.2.3 选点依据
2.3 滨湖新区环境的细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2.3.1 反演步骤与核心方法
2.3.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2.3.3 模型建立和验证
2.3.4 滨湖新区地面PM?.?浓度估算
2.4 街区环境的细颗粒物时空变化特征
2.4.1 时间变化特征
2.4.2 空间分布特征
2.4.3 街区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关联性
2.4.4 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微气候关联性
第三章 城市不同功能街道峡谷的细颗粒物分布特征
3.1 居住型街道
3.1.1 研究区域与范围
3.1.2 监测方法与样本选取
3.1.3 时间变化特征
3.1.4 空间变化特征
3.2 工业型街道
3.2.1 研究区域与范围
3.2.2 监测方法与样本选取
3.2.3 时间变化特征
3.2.4 空间变化特征
3.3 商业型街道
3.3.1 研究区域与范围
3.3.2 监测方法与样本选取
3.3.3 时间变化特征
3.3.4 空间变化特征
3.4 办公型街道
3.4.1 研究区域与范围
3.4.2 监测方法与样本选取
3.4.3 时间变化特征
3.4.4 空间变化特征
第四章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设计指标与细颗粒物的相关性
4.1 设计指标选取
4.1.1 平面指标——街谷长宽比
4.1.2 立面指标——建筑高度比
4.1.3 剖面指标——街谷高宽比
4.2 设计指标确定
4.3 街区空间形态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
4.3.1 街谷长宽比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
4.3.2 建筑高度比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
4.3.3 街谷高宽比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
第五章 城市街区及街谷环境的细颗粒物分布数值模拟与计算
5.1 ENVI met软件选取及功能介绍
5.1.1 ENVI met软件选取依据
5.1.2 ENVI met软件模型架构
5.1.3 ENVI met软件主要功能
5.2 ENVI met模型构建及数值设置
5.2.1 街区模型构建及数值设置
5.2.2 街谷模型构建及数值设置
5.3 夏季城市街区及街谷模拟结果与分析
5.3.1 夏季街区水平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3.2 夏季街区垂直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3.3 夏季街谷水平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3.4 夏季街谷垂直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4 冬季城市街区及街谷模拟结果与分析
5.4.1 冬季街区水平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4.2 冬季街区垂直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4.3 冬季街谷水平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5.4.4 冬季街谷垂直方向风环境及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第六章 城市街区及街谷典型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6.1 城市街区典型空间形态优化
6.1.1 街谷长宽比控制
6.1.2 建筑高度比控制
6.1.3 街谷高宽比控制
6.2 城市街谷典型空间形态优化
6.2.1 下沉广场体量控制
6.2.2 下沉广场位置控制
6.2.3 下沉广场形状控制
6.3 基于优化的案例模拟验证
6.3.1 优化方案构建
6.3.2 优化模拟验证
6.4 优化策略
6.4.1 宏观层面:适应空间,引导规划
6.4.2 中观层面:建构形态,落实布局
6.4.3 微观层面:创造要素,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