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江南河时期
一、缘起:词源学的意义
二、秦始皇与陵水道
三、丹徒水道,入通吴会
四、百尺渎:一个误区
五、东江,最早的“临平枢纽”
六、临平湖泊群
七、钱塘自古繁华
八、第一次移民大潮
九、新居民的代表
十、首都建康的“后花园”
十一、兵家必争之地
十二、小结
第二章 敕穿江南河
一、司马光说的可信吗?
二、最早记录江南河的,原来是他!
三、隋炀帝究竟做了什么?
四、馆驿系统的建立
五、杨柳依依,运河的浪漫
六、隋炀帝的理想
七、小结
第三章 唐五代的临平运河
一、盛世钱塘,“大运”来“临”
二、两大盐场
三、白居易眼中的临平湖
四、捍海保运
五、市镇格局与居民
六、文运来“临”,唐诗重镇
七、烽烟再起
八、唐五代两大镇
九、仁和县的由来
十、小结
第四章 宋元的上塘
一、新县新气象
二、移民高潮
三、经济繁荣
四、溉运矛盾
五、围湖造田运动
六、京畿重镇
七、高有高的难处
八、神秘的曹家渠笕
九、“水灵灵”的古地名
十、宋诗之路
十一、云门重镇
十二、王蒙的朋友们
十三、小结
第五章 运河改道:从临平到塘栖
一、南宋的“运河二通道”
二、张士信:下塘运河之父
三、为什么是塘栖?
四、“塘栖枢纽”正式告成
五、小结
第六章 “塘栖模式”启动
一、塘栖巨镇,应“运”而生
二、陈守清,长桥之父
三、状元文章
四、市河上的花园桥
五、长桥很长,一辈子也走不完
六、比知县还大的官
七、塘栖的安全感
八、塘栖速度
九、名山崛起
十、镇村并兴
十一、栖商:不负运河!
十二、致和堂,全国驰名品牌
十三、商而优则文
十四、塘栖学派:从宋大樽到劳格
十五、塘栖的师爷群体
十六、尚武之风
十七、小结
第七章 三河并流,“未来”已来
一、运河改道后的临平古镇
二、“双城记”:两大重镇的比较
三、运河街道,“未来”已来
四、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