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决定一项购买行为的往往不是该物品本身,而更关乎其被呈现出来的方式。商品通过精致美好的外观、耳目一新的设计、与众不同的特质,具备了极为强烈的吸引力。这些经过品牌打造、广告营销等层层包装的商品,成了不涉本质的“观念物”。只要“受欢迎”,产品本身的实际使用价值以及品质都将逐渐隐去,再也无关紧要。在此过程中,商家捕捉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又重新打造并掌控了这欲望,让需求成为一种再“自然”不过的律令。
德国批判理论家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商品美学”概念,成为切入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的有力工具。在本书中,他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出发,穿透商品世界万花筒般光彩陆离、变化万千的表象,跨越标准化大生产时代直抵高科技全球化的当下,深刻揭露晚期现代社会中商品交换的矛盾与虚幻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