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视家庭家教家风 学习科学育儿理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
不是有了孩子就会做父母,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生命责任和社会责任
如果只积累家产不重视优良家风建设,家庭很难兴旺发达
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新时代父母的迫切需求
其他家庭成员协助父母育儿要携手同行,不可以越俎代庖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因为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考上大学不意味着孩子成才成功,家长要有正确的成才观
第二章 运用合理方式育儿 遵循科学家教方法
想要给孩子完整的爱,父母要亲自养育,不做“甩手掌柜”
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赚很多钱,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教育孩子要抓住时机,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引导
父母自身没有树立好标准,是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最大障碍
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人生起跑线,严慈相济是关键
父母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谨慎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源于亲子间的不平等交流
父母要努力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身上
第三章 培养必备生活技能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要想培养孩子具有家庭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做家务
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对其生活技能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家长的正确引导比催促更有效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要成为添堵者或破坏者
幼儿期是养成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为孩子一生打下基础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能靠说教来培养,要努力在实践中养成
第四章 打造温馨健康家庭 加强思想品德建设
好的家庭文化,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人文基础
很多家长努力打造家庭硬环境,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软环境
好的家庭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主要的体现是文明和睦
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孩子从小养成的良好家庭美德,会自然而然地变成好习惯
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孩子学习成绩再好,也难免出现问题
培养孩子爱国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家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五章 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等于上兴趣班,家长要少些功利心
家长错误的观念,会使孩子错失培养健康审美的最佳时机
不具备体育专业技能的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科学地运动
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家长要先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水平
要想未来不被机器取代,就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孩子面临网络安全问题,家长绝不能因噎废食和谈网色变
预防孩子网络沉迷,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家长负主要责任
如果孩子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六章 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关爱特殊家庭孩子
家长要想保障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关键要做到平衡膳食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家庭中开展好生命教育责无旁贷
孩子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
心理健康关乎孩子终身发展,有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支持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积极沟通和陪伴就是最好的关爱
父母分居或离异后要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父母委托他人照护孩子,自己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第七章 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所有孩子生来平等,不能因身体或家庭情况受到任何歧视
孩子遭受或目睹家暴,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家长无知,孩子就容易成为违法和违反公德活动的“工具”
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需要“家校社”群策群力
孩子缺乏法治意识,不仅无法保护自己,还可能违法犯罪
家长反省自身的行为,是避免孩子遭受欺凌的最有效方法
家长是预防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责任
家长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永远不嫌早,关键时刻能救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孩子进行防诈骗教育应常抓不懈
世上有鲜花也有大灰狼,家长要尽早对孩子进行防拐教育
没有安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家长要教孩子自我保护
第八章 参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育儿指导,为父母的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婴幼儿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
家长要主动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的指导,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的精品活动,可以为家庭教育赋能助力
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要主动参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家校社”协同,家长要主动与学校联系,用好社区资源
学校对家庭和社会不应发号施令,而应共担使命协同育人
“家校”是协同育人主体,有社会助力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