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杨天石
一、说文篇
1. 抒情诗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
2. 叶圣陶与放社
3. 《冯婉贞》的真相与历史学家的困惑
4. 由“爱斯不难读”说起
5. 《新青年》的文风
6. 想起了林纾的《荆生》和《妖梦》
7. 新诗发展的忧思
8. 既是正剧,就要反映真实历史——《走向共和》观后感
9. 细节应该符合真实历史
10. 心平气和地讨论如何?——读黄一龙《写党史不应文过饰非》一文有感
二、谈史篇
1. “天王圣明”与杨继盛之死
2. 金刚实为平刚
3. 纪念与超越——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感言
4. 一份刊物开辟了一个时代
5. 蒋介石获知抗战胜利的最初日子
6. 反省历史才能防止历史错误重演——《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出版感言
7.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获奖感言
8. 中国任人欺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9. 学史断想录
10. 民国史研究与两岸关系
三、随感篇
1. 应有的宽宏和科学态度——由毛泽东批准陈寅恪担任学部委员说起
2. 八股、教条的历史变幻
3. 封建主义的残余与变种
4. 瘤子和疖子
5. 防火与防错
6. 恩格斯对待杜林的启示
7. 媒体的“人民喉舌”作用不能淡化
8. 人民代表的权利?
9. 中国接受《世界人权宣言》是伟大的历史进步
四、论辩篇
1. 学术批评还是恶语伤人?——读胡志伟《张发奎谈南昌暴动细节》
2. 西方比我们“更进步一些”的“办法”
3. 我为何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向北京大学某教授请教
4. 修辞立其诚,批判要有根据——再答梁柱教授
五、激扬篇
1. 中华文化研究基金会发起书
2. 提倡短文,力争写短
3. 因“名词轰炸”而想起“诗界革命”
4. 文史贯通,寓文于史——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 纪实,就不应虚构
6. 努力追求真实与生动相结合的境界——读胡绳等人的几篇文章
六、怀人篇
1. 回忆季镇淮师
2. 金灿然与拙著《南社》一书的出版
3. 外老和我
4. 忆胡绳
5. 刘大年与《百年潮》杂志
6. 不文过,不遮丑,不隐恶——刘大年怎样面对自己的历史
7. 忆老丁
8.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学者李新
9. 愿“唐派史学”后起有人——悼唐德刚先生
10. 蒋永敬教授和我的学术切磋与诗歌唱和
七、回忆篇
1. 我和北大中文系1955级的《中国文学史》
2. 毕业前后——北大杂忆之一
3. 我怎样走进近代史研究所的大门
4. 访日漫记
5. 访美漫记
6. 1996年的访台之行
7. 在柏林开会
8. 可爱、可敬的一批日本学者——参加第4届东亚历史教育研讨会侧记
9. 东京误机记
10. 伦敦读档印象
11. 我和《团结报》
12. 美国迷路记
13. 吃蛇受骗记
八、讲话篇
1. 在台湾谈“五四”——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合讨论会上的发言
2. 提倡半新半旧的解放诗词——在诗书画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3. 以章节体的清代通史为主体,编写综合体新型清史——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4. 辛亥,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杨天石谈其新书《帝制的终结》
5. 无锡一中百年大庆典礼致辞
6. 在中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研讨会上的致辞
7. 《毛泽东1936年致蒋介石函》引发的思考——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三辑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8.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纳世界进步新知——在纪念张元济诞辰150周年文献展上的讲话
9. 在南社成立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九、问答篇
1. 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史学科——访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
2. 为《〈百年潮〉精品系列》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问
3. 为《张学良口述历史》答澎湃网记者问
4. 谈《北平无战事》的“史实”与“虚构”——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莉丹
十、卷首语选刊篇
1. 顺应人民愿望就是顺应历史潮流
2.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3. 永远不应忘记的教训
4. 《论总纲》的写作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历史变迁
5. 关于胡风的信
6. 长短兼收,精练些,再精练些
7. 写好改革开放史
8. 腐败不反不得了
9. 日本的良知和正义
10. 周恩来精神和周恩来作风的生动表现
11. 一个颇为令人感动的故事
12. 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和学术环境
13. 对拨乱反正时期的珍贵回忆
14. 允许讨论,才有利于辩明真理与发展真理
15. 介绍一位现代女词人
16. 如果没有邓小平“这么一句话”呢?
17. 清除“大批判”遗风
18. 提倡学术短文
19. 知识分子是“自己人”
20. 炸开乌云的一道阳光
21. 追思呼吁“法治”的先驱杨兆龙先生
22. 中苏论争的重要内情
23. 沉痛悼念胡绳同志
24.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25. 太平天国的腐败问题
26. 新世纪献词
27. 勇士的珍贵回忆
28. 张爱萍将军与人造卫星的连续上天
29. 错综复杂的美蒋关系
30. 陈宝箴死因之谜
31. 历史会做出终审判决
32. 胡绳的治史与为人
33. 琐屑小事看鲁迅
34. “左祸”的一面镜子
35. 研究科技教育史,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36. 联合国席位问题上的复杂斗争
37. 永远唾弃江青之流的“整人术”
38. 阎红彦的可贵之处
39. 出乎意料的情况:美国人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
40. 对待历史问题的“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