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代赋史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69832
  • 作      者:
    作者:牛海蓉|责编:柴晨清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明代赋史》是一部研究明代赋学发展演变的专著。依据政治变迁与文学思潮的变化,明赋的发展大致分为六个时期。洪武建文朝沿袭元朝“祖骚宗汉”的赋学观念,但开国之初的新气象也有反映,与元赋有所不同;永乐至成化朝,祥瑞赋与京都赋繁盛,艺术上取径范围宽广,“宗汉”的特点突出,赋颂传统回归;弘治至隆庆朝,复古思潮兴起并发展壮大,复古派提出“唐无赋”,反对唐律赋与宋文赋,在祖骚宗汉之外,对六朝骈赋有所包容,创作上却并不完全废弃律赋与文赋。反复古派于赋论无所建树,现存赋作在骚汉赋、六朝骈赋的基础上扩大了宗尚的范围,对唐律赋、宋文赋关注较多;万历泰昌朝,复古派反思自身在尊崇骚汉过程中的堆垛奥僻之弊,反复古派提出“唐赋简易明白”,实际创作则向“祖骚宗汉”“不废六朝”的赋学宗尚靠拢,两派界限渐趋模糊;天启崇祯朝,拟六朝之作超过骚体赋,从创作上体现了“祖骚宗汉”“不废六朝”的赋学观念;遗民赋沿袭启、祯朝特点。总之,明赋从初期沿袭元赋“祖骚宗汉”的观念,向“祖骚宗汉”“不废六朝”的赋学宗尚逐渐演变,至明末,终于形成了骚体赋、汉赋体以及骈赋蔚然称盛的局面,体现了赋学的变迁。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洪武建文朝——元赋遗响与风雅初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思想内容
一 文化、治道、祥瑞等赋
二 咏怀、交游、言事等赋
三 咏物、山水、楼台等赋
第三节 艺术特征
一 元赋遗响
二 风雅初开
第二章 永乐至成化——风雅渐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风雅渐盛
一 吴讷《文章辨体》中的赋论
二 题材内容的变化
三 赋作艺术的变化
第三章 弘治至隆庆——盛明风雅(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复古运动的前奏——茶陵派诸子
一 茶陵派领袖——李东阳
二 “别张壁垒”之茶陵派后进——杨慎
三 存赋最多的茶陵派赋家——孙承恩
四 其他茶陵派赋家
第三节 复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前七子派
一 前七子派领袖之一——李梦阳
二 前七子派领袖又——何景明
三 前七子派其他赋家
第四节 弘治正德朝其他赋家
一 思想内容
二 辞赋艺术
第五节 反复古派的反拨
一 思想内容
二 辞赋艺术
第四章 弘治至隆庆——盛明风雅(下)
第一节 选赋与赋论的盛行
一 刘节《广文选》
二 黄佐《六艺流别》
三 顾祖武《集古文英》
四 徐师曾《文体明辨》
第二节 复古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后七子派
一 后七子派赋论
二 后七子派代表作家赋作
第三节 复古派的盛行
一 赋作的繁盛
二 赋艺的追求
第四节 非复古派的吟唱
一 题材内容
二 辞赋艺术
第五章 万历泰昌朝——风雅再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选赋与赋论的炽盛
一 广续选评《文选》系
二 赋集系
三 文总集系
四 赋论
第三节 复古派之继盛
一 赋作的继盛
二 赋艺的继承
第四节 反复古派之对弈
一 赋作内容
二 赋作艺术
第五节 古今存赋第一人——周履靖
第六章 天启崇祯朝——末世风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选赋与赋论的复盛
一 广续选评《文选》系
二 赋集系
三 文总集系
四 赋论
第三节 赋作的再盛
一 内容的繁富
二 赋艺的流衍
第七章 明遗民赋作——风雅遗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赋作内容
一 时政、旌忠、表节等赋
二 咏怀、吊古、祝寿等赋
三 咏物、山水、楼台等赋
第三节 赋作艺术
一 “祖骚宗汉”
二 崇尚六朝
三 宗唐袭宋
附录一 《历代辞赋总汇》所收明代各时期赋作一览表
附录二 明赋存目及残句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