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问题篇
问题1:列举后用“等”字煞尾究竟是不是错误?
问题2:“等”和“等等”用于并列成分之后的用法有何不同?
问题3:国籍用方括号,朝代用六角括号这种总结严谨吗?
问题4:“有一无二”的说法有事实依据吗?
问题5:究竟什么是老编辑?老编辑的“老”应作何解?
问题6:(1)和1)的层次究竟哪个高?
问题7:谁说浪纹线具有“之间”“之内”的含义?
问题8:究竟是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还是0~8岁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
问题9:PM2.5和PM10中的数字应该是平排还是下角标?
问题10:食品营养学中的单位卡路里转换成国际单位焦耳时为什么会出错?
问题11:编辑对搜索引擎的应用和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问题12:为什么皇帝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时会出现一年误差?
问题13:旧版工具书和政策文件还有学习价值吗?
问题14:为什么要将“愈”改为“越”,为什么把“愈发”改成“越发”?
问题15:凡是引用国家标准就一定要带日期和名称吗?
问题16:为什么说错将民族自治区表述为省已经涉嫌违法了?
问题17:为什么要保护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
问题18:为什么涉及红色旅游的内容会被频繁误改?
问题19:食品添加剂是违法的吗?
问题20:“高多少倍”和“是多少倍”究竟应该如何计算?
问题21: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可以食用吗?
问题22:不讲解食用,但讲解如何采挖和交易受保护的野生植物行不行?
问题23:负号的长度要比减号的长度短吗?
问题24:“傅里叶”和“傅立叶”哪个是规范写法,是否要统一?
问题25:“笛卡尔”和“笛卡儿”哪个写法更妥当?
问题26:“摩擦系数”一定要改成“摩擦因数”吗?
问题27:校对为什么会把“沙姜”改成“砂姜”,“溶岩”改成“熔岩”?
问题28:科技名词术语的又称究竟能不能用?
问题29:标准的编号和发布年份之间,使用短横线还是一字线?
问题30:“截胡”和“截和”的写法哪个对?
问题31:“APP”“App”“app”三种写法哪个更规范?
问题32:“题为……”和“以……为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
问题33:究竟是“杀手锏”还是“撒手锏”?
问题34:“清冽”和“清洌”应如何区分?
问题35:科技书稿的附录要不要标题?附录中图和表编号时要不要加“附”字?
问题36:“标识”一定要都改成“标志”吗?
……
下篇 反思篇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