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绪论:脑影像表现与功能障碍的关系
01 如何利用脑影像指导康复治疗
Ⅱ 脑影像基础
01 脑梗死影像的基础知识 正确利用CT和各种MRI
02 梗死病灶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注意观察缺血性半暗带和模糊效应
03 脑出血影像的基础知识 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04 横断面的基准线 了解横断面图像的参考线OM线和AC-PC线
05 占位效应的评估 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Ⅲ 脑区域的功能解剖与脑影像上的识别法
01 脑区域的识别法与识别腕屈肌腱的方法一致
02 侧脑室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03 区分脑叶的标志
04 外侧沟的识别 了解与岛叶之间的位置关系
05 从大脑皮质手指运动区和扣带沟边缘支识别中央沟
06 通过侧脑室体部水平识别顶枕沟
07 通过岛叶来判断顶叶和颞叶的分界线
08 大脑皮质的结构呈“横竖3丁”
09 从不同方向观察大脑
10 理解大脑皮质的结构与分区功能之间的关系
11 从内侧向外侧识别额叶的脑回
12 锥体束和躯体感觉传导束中身体部位的定位
13 Broca区的识别 了解与外侧沟前上行支之间的位置关系
14 Wernicke区的识别 了解与外侧沟后支之间的位置关系
15 顶叶的区分:以丁字形沟为标志
16 从外侧沟后支和颞上沟识别缘上回和角回
17 视皮质的识别 了解与胼胝体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18 视野缺损发生在哪里?了解视野与传导通路之间的关系
19 海马和杏仁核的识别 了解与侧脑室下角之间的位置关系
20 通过手指记住颞叶前部的4个回
21 尾状核的识别 了解与侧脑室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豆状核的识别 了解苍白球在CT和MRI上的表现差异
23 内囊的识别 了解内囊在CT和MRI上的表现差异
24 丘脑的功能定位 了解丘脑亚核的功能
25 胼胝体的识别 了解与侧脑室之间的位置关系
26 扣带回的识别 了解与胼胝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7 上纵束的识别 了解与壳核之间的位置关系
28 小脑的功能解剖 了解小脑皮质、小脑核的功能区分
29 中脑的功能解剖 前部与后部的区别
30 脑桥的功能解剖 上部与下部的区别
31 延髓的功能解剖 内侧部与外侧部的区别
32 MRA的阅读 区分正侧位像和轴位像
33 不是“大脑前动脉=额叶”!正确理解大脑皮质的动脉支配
34 学习主干动脉与穿支动脉的关系
35 了解横断面图像上的脑动脉支配区域
36 脑动脉的支配区域存在个体差异
Ⅳ 脑萎缩和痴呆的影像阅读
01 阿尔茨海默病 关注海马萎缩
02 额颞叶痴呆 以海马保持良好为特征
03 路易体痴呆 MRI缺乏特征
04 血管性痴呆 关注大脑白质病变
05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鉴别脑萎缩与脑积水
06 多系统萎缩 脑干、小脑萎缩,十字征,裂隙征
Ⅴ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阅读
01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病灶范围之间的关系
02 大脑前动脉区域梗死 关注运动区与感觉区的损伤
03 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 关注放射冠区的损伤
04 大脑后动脉区域梗死 关注丘脑和中脑的损伤
05 颈内动脉区域梗死 关注分水岭区域的损伤
06 穿支动脉区域梗死 了解腔隙性脑梗死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BAD)的区别
07 脉络丛前动脉区域梗死 不要忽视高级脑功能障碍
08 幕下脑梗死 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
09 确认血管状态
Ⅵ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阅读
01 血肿、CT分类、功能预后
02 壳核出血 关注周围神经纤维的损伤
03 丘脑出血 关注丘脑亚核与周围结构的损伤
04 脑干出血 关注锥体束、脑桥纤维、脑神经核
05 小脑出血 了解不同出血根源的症状差异
06 皮质下出血 了解功能定位与神经纤维
07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了解出血和并发症引起的症状
Ⅶ 头部外伤的影像阅读
01 头部外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