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精)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928204
  • 作      者:
    编者:邓俊//廖文波|责编:张健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次综合科考于2021年3月启动,由九连山保护区组织实施,是本区域内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也是自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首次开展的综合科学考察,主要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同时得到了广州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等有关院校的大力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护林员与高校师生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前期动物调查和监测数据,历经4年完成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整理及书稿编撰工作。科考报告内容丰富,调查方法合理,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全方位掌握了保护区的基础数据,系统汇总了历史资料与本次调查成果,从多彩的生态系统、多样的物种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九连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将让广大读者领略到“生态明珠大美九连”的壮美景象。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2.1 地质概况
1.2.2 地貌
1.2.3 气候
1.2.4 水文
1.2.5 土壤
1.3 自然资源概况
1.3.1 植物资源
1.3.2 动物资源
1.3.3 旅游资源
1.4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1.5 保护区性质与保护管理简要评价
第2章 地质地貌与土壤
2.1 地质概况
2.1.1 地质构造背景
2.1.2 地层概况
2.2 地貌特征
2.2.1 地貌总体格局
2.2.2 地貌总体特点
2.3 土壤
2.3.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
2.3.2 土壤剖面特征
2.3.3 土壤主要物理性质
2.3.4 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
2.3.5 结论
第3章 植被与植物群落特征
3.1 植被分类系统
3.1.1 植被分类相关概念
3.1.2 植被分类等级
3.1.3 群落特征的分析方法
3.1.4 九连山植被分类
3.2 主要植被类型
3.2.1 针叶林
3.2.2 常绿阔叶林
3.2.3 竹林
3.2.4 灌丛
3.2.5 草地
3.2.6 沼泽与水生植被
3.2.7 人工林
3.3 典型植物群落特征
3.3.1 罗浮锥+米槠+栲群落
3.3.2 木荷+蓝果树群落
第4章 植物区系
4.1 苔藓植物区系
4.1.1 区系组成
4.1.2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1.3 九连山保护区与其他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对比
4.2 蕨类植物区系
4.2.1 区系组成
4.2.2 区系地理成分特点
4.2.3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比较
4.2.4 小结
4.3 种子植物区系
4.3.1 区系组成
4.3.2 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特点
4.3.3 科的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4.3.4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特点
4.3.5 属的地理成分统计与分析
4.3.6 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比较
4.3.7 九连山种子植物区系性质与区系区划
4.4 特有现象及其区系地理学意义
4.4.1 中国特有属
4.4.2 中国特有种
4.5 孑遗种及其区系地理学意义
第5章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各类重要资源植物
5.1 九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5.1.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保护植物
5.1.2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珍稀植物
5.1.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植物
5.1.4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的珍稀植物
5.2 九连山保护区各类资源植物
5.2.1 食用植物
5.2.2 药用植物
5.2.3 饲料植物
5.2.4 纤维植物
5.2.5 材用植物
5.2.6 观赏植物
第6章 动物多样性
6.1 两栖类
6.1.1 调查方法和范围
6.1.2 分类系统及珍稀保护动物确定依据
6.1.3 调查结果
6.2 爬行类
6.2.1 调查方法
6.2.2 分类系统及珍稀保护动物确定依据
6.2.3 调查结果
6.3 鸟类
6.3.1 调查方法
6.3.2 分类系统、珍稀保护动物及中国特有种确定依据
6.3.3 调查结果
6.4 哺乳类
6.4.1 研究简史
6.4.2 调查研究方法和分类系统依据
6.4.3 物种多样性
6.4.4 讨论
6.4.5 小结
6.5 昆虫多样性
6.5.1 研究简史
6.5.2 调查方法
6.5.3 调查结果
6.5.4 总结
第7章 大型真菌多样性
7.1 研究简史
7.2 调查方法
7.2.1 野外调查
7.2.2 干标本制作
7.3 调查结果
7.4 总结与讨论
7.4.1 对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的作用
7.4.2 在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7.4.3 大型真菌资源保护
第8章 旅游资源
8.1 自然旅游资源
8.2 人文旅游资源
8.3 景观资源
第9章 社会经济状况
9.1 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9.2 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9.3 产业结构
9.4 保护区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管理
10.1 基础设施
10.2 机构设置
10.3 保护管理
10.4 科学研究
第11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11.1 保护管理历史沿革
11.2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
11.3 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
11.4 管理有效性评价
11.4.1 人员机构
11.4.2 科研监测
11.4.3 宣传教育
11.4.4 社区共建
11.5 社会效益评价
11.5.1 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11.5.2 科学研究的理想对象
11.5.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1.6 经济效益评价
11.6.1 资源植物的种植经营
11.6.2 生态旅游效益
11.7 生态效益评价
11.7.1 保护物种多样性
11.7.2 保持水土,调节气温
11.7.3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11.8 综合价值评价
11.8.1 多样性
11.8.2 稀有性
11.8.3 典型性
11.8.4 脆弱性
11.8.5 科研教育价值
11.8.6 潜在价值
11.8.7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附录2 江西九连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