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类器官技术--疾病模型构建与个性化治疗(精)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74193
  • 作      者:
    编者:(马来)巴德鲁尔·希沙姆·亚雅|责编:王琰//傅聪智|译者:肖雪//龙勤强//李莎莎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介绍了类器官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以及该技术在疾病模型构建和个性化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其次,书中对类器官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类器官技术的构建方法、细胞来源、生长和维护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书中探讨了类器官技术在疾病模型构建和个性化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使用类器官技术模拟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利用类器官模型进行个性化药物筛选、治疗方案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适合从事类器官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生物医学工程师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指导,解决他们在类器官技术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
目录
第1章 类器官:来源与应用
1.0 引言
1.1 类器官的来源
1.1.1 培养环境的物理特性
1.1.2 内源性与外源性信号
1.1.3 细胞来源、初始细胞类型和培养条件
1.2 类器官的应用
1.2.1 类器官作为发育、机体稳态和再生的模型
1.2.2 类器官在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1.2.3 先天性疾病
1.2.4 后天性疾病
1.2.5 类器官在药物发现和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
1.2.6 类器官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1.3 类器官在应用中的挑战与限制以及生物工程学应对方法
1.3.1 提高类器官成熟度的方法
1.3.2 改善类器官结构的方法
1.3.3 改进疾病建模的方法
1.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肺类器官:肺再生与修复研究的新方法
2.1 肺发育、稳态和再生
2.1.1 人类肺中的不同细胞群体及其在肺发育中的作用
2.1.2 细胞群在肺发育中的作用
2.2 肺模型的挑战
2.2.1 人类肺的复杂性
2.2.2 缺乏肺组织
2.2.3 动物模型和人类肺之间的差异
2.3 肺类器官的来源
2.3.1 从原代干细胞产生的肺类器官
2.3.2 由人体多能干细胞生成的肺类器官
2.3.3 hPSCs来源和原代干细胞来源的肺类器官模型比较
2.3.4 小鼠和人类肺的差异
2.3.5 细胞组成
2.3.6 组织结构
2.3.7 分子特征
2.4 肺类器官在肺修复和再生中的潜在应用
2.4.1 近端气道修复与再生
2.4.2 肺泡修复与再生
2.4.3 肺类器官重现肺损伤、修复和纤维化
2.4.4 特发性肺纤维化
2.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4.6 肺部感染
2.4.7 展望:生物工程肺
2.5 肺类器官与个性化治疗
2.5.1 生物工程肺
2.5.2 3D打印促进了精准组织工程发展
2.5.3 肺癌类器官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肺类器官:呼吸系统疾病模型的创新技术
3.0 引言
3.1 肺损伤与修复
3.2 肺类器官作为动物模型研究肺部疾病的替代方法
3.3 肺类器官生成的最新技术
3.4 人体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肺类器官
3.5 成体干细胞来源的肺类器官
3.6 类器官在呼吸系统疾病建模和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
3.6.1 传染病
3.6.2 遗传病
3.6.3 癌症
3.7 当前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第4章 脑类器官研究最新进展:机遇与挑战
4.1 脑类器官的起源
4.1.1 神经的命运
4.1.2 源自人体和动物模型的脑类器官
4.2 脑类器官的机遇
4.2.1 神经发育相关疾病
4.2.2 阿尔茨海默病
4.2.3 帕金森病
4.3 脑类器官的挑战
4.3.1 生物伦理学
4.3.2 生物合理性
4.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用脑类器官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
5.0 引言
5.1 脑类器官形成的技术原理
5.1.1 因子启动法
5.1.2 自我模式化法
5.1.3 融合法
5.1.4 共培养法
5.2 脑类器官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5.2.1 阿尔茨海默病
5.2.2 帕金森病
5.2.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5.2.4 其他应用
5.3 用于药物开发和个性化医疗的脑类器官
5.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人类生殖系统中的类器官
6.0 引言
6.1 生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
6.2 类器官作为女性生殖疾病模型
6.2.1 卵巢类器官
6.2.2 输卵管类器官
6.2.3 子宫内膜类器官
6.2.4 宫颈类器官
6.2.5 滋养层类器官
6.3 类器官作为男性生殖疾病模型
6.3.1 睾丸类器官
6.3.2 前列腺类器官
6.4 生殖类器官在个性化药物中的应用
6.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软骨和骨再生间充质干细胞球体的制备与应用
7.0 引言
7.1 间充质干细胞球体
7.1.1 间充质干细胞
7.1.2 间充质干细胞球体概述
7.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球体的制备方法
7.2 间充质干细胞球体产生骨和软骨微组织
7.2.1 间充质干细胞球体软骨组织的生成
7.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球体生成骨组织
7.3 间充质干细胞球体及其衍生软骨在骨再生中的应用
7.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8章 类器官开发中的生物材料
8.0 引言
8.1 细胞外基质和类器官
8.2 细胞黏附配体
8.3 力学性能
8.4 基质几何构造
8.5 基质降解和重构
8.6 应用于类器官发育的生物材料作基质
8.7 天然细胞外基质
8.7.1 去细胞细胞外基质和水凝胶
8.7.2 其他天然生物材料
8.8 合成基质
8.9 建议和意见
8.10 结语
参考文献
第9章 对类器官基因编辑有效提高对人类疾病的认知
9.1 用于神经球类器官的 CRISPR/Cas9 技术
9.2 造血系统中的 CRISPR/Cas9 技术的应用
9.3 CRISPR/Cas9 技术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
9.4 CRISPR/Cas9 技术用于心血管疾病
9.5 CRISPR/Cas9 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9.6 CRISPR/Cas9 系统用于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
9.7 类器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