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懂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乡土中国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71163
  • 作      者:
    作者:陈文忠|责编:罗少强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乡土中国》是由“杂话乡土社会”专栏文章结集而成的著作,也是一部“用散文笔法写的人类学著作”。本书对《乡土中国》的系统梳理包括三个层次:从乡村社会学角度建构全书的理论体系;按照学术论文惯例提炼每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为便于阅读概括每一篇文章的理论要义并阐述其论述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全书的深度研究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提供读懂《乡土中国》的文化史和阅读史背景;其次对每一篇文章的核心论题作深入研究,或对论题进行延伸性探讨,或阐述历史背景、描述历史过程、提供历史案例;再次探寻《乡土中国》的理论来源,通过与理论母本的对读,揭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学术价值。概言之,本书的特点是紧扣整体文本,抓住核心概念,旨在追根溯源,弥补原著只讲“特点”未讲“过程”的缺憾,助力对乡土中国的深度认识。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中国的三大特征
一、“一块田”: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
二、“一个家”:家国同构的宗法政治
三、“一张桌”:以和为贵的家园文化
第一章 《乡土中国》75年阅读史
——从教授“旁白”到教师“导读”
一、作者的自我“旁白”
二、书评的推介评说
三、学者的专业研读
四、教师的“适度导读”
第二章 《乡土中国》的理论结构
——“用散文笔法写的人类学著作”
一、“用散文笔法写的人类学著作”
二、《乡土中国》结构诸种观点
三、《乡土中国》的理论结构
四、《乡土中国》与“农村社会学”
第三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本色
——《乡土本色》解读
一、乡土中国是聚村而居的“熟人社会”
二、“乡土社会”与“熟人社会”
三、“熟人社会”与“半熟人社会”
第四章 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解读
一、“熟人社会”传情达意无“空间阻隔”
二、“熟人社会”经验传递无“时间阻隔”
三、如何理解对《文字下乡》的质疑?
第五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解读
一、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
二、“差序格局”的社会道德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三、“差序格局”与“等差之爱”
四、中国文化中的差序格局
第六章 乡土中国的家族制度
——《家族》、《男女有别》解读
一、乡土中国的基本社群是“家族”
二、乡土中国的感情定向是“男女有别”
三、“乡下的家”与“西洋的家”
第七章 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
——《礼治秩序》、《无讼》解读
一、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是“礼治秩序”
二、理想的礼治社会是“无讼”社会
三、乡土中国的礼治传统
第八章 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
——《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解读
一、乡土中国的皇权是“无为政治”
二、乡土中国的基层是“长老统治”
三、乡土中国的“双轨政治”和“两道防线”
四、中国的“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
五、茶坑:中国“乡治”的一个缩影
第九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变迁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解读
一、从血缘到地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
二、乡土社会“注释”式变动引起名实分离
三、乡土社会靠欲望行事,现代社会按需要行事
四、乡土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症结和重建之路
第十章 从《乡土社会》到《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的知识谱系与理论资源
一、《乡土中国》的知识谱系
二、《乡土社会》的理论要义
三、“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