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山水间——“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发展历程的行动研究报告(杨曙辉)
一 山水中走来
二 山水间初探
三 山水里锤炼
四 回看来时路
五 一直在路上
行动的力量——笨鸟先飞,不惧未来(陶镜如)
一 笨鸟先飞,尽力就好
二 加入公益组织
三 大树底下好乘凉
四 从三足鼎立到独木难支
五 挑战中再次艰难“起飞”
六 未来飞行的方向
守土寻根——北京近邻团队使命聚焦历程中的行与知(张杨)
一 前言
二 从北京近邻的发展脉络看使命的形成
三 使命从何而来,如何由行而知?
四 “行动探究过程中的组织使命”塑造了团队
五 坚持的背后,本质究竟是什么?
六 结语
牧区生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行动研究探索——以新疆山水在江布塔斯村的实践为例(周环)
一 行动缘起
二 牧区生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行动过程
三 用本土文化撬动社区
探寻启动社区的力量——北京近邻农转居社区工作十年探索(魏微麟 张杨)
一 农转居社区的问题分析和介入策略
二 凝聚人心的核心动力——农耕文化
三 足迹深深,社区十年,见人见心
支持更多人从附近出发,主动营造美好的社区生活(何嘉)
一 从建筑师到社区营造行动者
二 从“为社区做设计”到“由社区共同创造”
三 像营造社区一样营造组织——大鱼营造的组织进化
四 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持续行动
换一种路径做品牌——质兰基金会品牌塑造的路径思考与探索(陈楠)
一 质兰品牌观的由来
二 传播让品牌落地
三 开展赋能工作
四 质兰的品牌立住了吗?
草根的韧性——从“被公益改变”到“去改变公益”(李宁宁)
一 研究背景
二 公益如何改变我
三 在摸索中看清前路(2017-2020年)
四 编织从内到外的韧性环境(2021-2023年)
五 打造韧性公益生态
回望与安放——用确定的底色接住不确定的时代挑战(周丽娟)
前言
一 本是无意选择,为何如此执着?
二 底层关怀的践行
三 理想经我而实现
附录1 可持续社区行动研究学习研习营学习心得摘录
让行动者有力:实务工作者知识生产的重要性(对谈人:杨静 刘源 李大君 整理:李文芬)
行动研究,让我学会反思(杨曙辉)
大凉山线下工作坊的学与思(才旺江才)
一次团队的冒险(杨旭伟(岩羊))
团体动力与团体对话(张杨)
从历史脉络中回望,在现实关系中安放——可持续社区议题行动研究研习营吾木工作坊纪实(李大君)
附录2 残障领域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整理 解岩)
跋 安驻那5%的软土深挖(李大君)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