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产业链下的内蒙古新型农牧民经济行为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0779
  • 作      者:
    作者:陈红|责编:任爱清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调查,研究新型城镇化路径下从事牧业为生计人口的经济行为。在当前背景下,牧业为生计的人口规模有了较大改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大力推动牧民经济行为的转变。这也是随着农、牧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牧业人口兼业化程度不断加大的必然结果。“新型牧民”涉及到牧业人口的生产活动诸多方面,对其经济行为的是深入了解当前牧业产业化趋势的重要切入点。
本书中将牧民经济行为置于市场关系之中,研究新型牧民经济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及生成机制。牧民经济行为的阶段性特点是时代性的,是政府、社会、市场机制下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市场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书中“新型牧民”的范畴超出了原有的“牧区”与“牧民”的关联性,旨在将其范畴扩展到能够包含以牧业为生计的人群,无需区分牧区、半农半牧或农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主体行为能力深入考察,使用近期新案例解释市场体系中的牧民经济行为能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土地制度与农牧民生活
二、空间规划下的生态、城镇与农牧村
三、宏观视角下的农牧民
四、农牧区人口的流动与城村界限
第三节 关于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应用与理解
一、关于产业链
二、关于经济主体
三、关于农牧民经济行为
四、关于新型农牧民
五、关于主体性与整体
第二章 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农牧业政策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何谓发展视角
一、发展理念的发展
二、发展话语下的国家与地方的链接
三、内蒙古农牧区发展的起点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初的内蒙古农牧区民主改革及农牧民生活
一、农区民主改革及公社化
二、牧区民主改革及公社化
三、农牧民生产生活记录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内蒙古农农村社会及政策改革
一、农牧业改革
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牧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四、流动人口与农农村社会
五、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迁移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农牧配套政策及农农村社会
一、发展乡镇企业
二、农牧业产业化
三、农村牧区税费改革
四、小城镇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的努力
第五节 21世纪社会新的话语及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双碳”目标与社会生活的连接
二、社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动
三、现代物流体系及口岸经济建设
四、新质生产力与就业机会
第六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岸城镇发展对农牧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一、二连浩特口岸发展
二、中蒙贸易发展势头下的边民互市
三、2020~2021年二连浩特的外贸市场
四、跨界信任与维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内蒙古农牧区及农牧民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空间的更新与空间主体的生成
一、空间性与线性时间
二、社会空间与关系网络的具体化
三、城村互动模式的普遍意义
第二节 北部边疆文化空间下的农牧民能动性
一、从空间理论谈北部边疆文化构建
二、生态与生计模式约束下的北部边疆空间及文化表现
三、家庭生计内的农牧互补性到北部边疆文化脉络中的“烟火气”
四、区域政策倾向下北部边疆空间的塑造及特定文化脉络的延续
五、实践层次上的农牧互补性及空间规划“落地”
第三节 人的现代化与基层实践
一、生计体系的升级
二、北部边疆空间内的“农”与“牧”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牧民生计模式变化
四、现代化进程中行动主体的偏好
五、村民在牧业生产上的技术优化
六、人的现代化与农牧民能动性
第四节 生产工具升级与村落社会生计结构变化
一、生产界限的突破
二、农村劳动力和时间上的“剩余”
三、对劳动效率的渴求
四、另一个村落的场景
第五节 城村互动模式下的农牧民观念转变
一、边境小城镇建设与农牧民职业观念变化
二、社会流动性与农牧民代际观念差异
三、生计模式与观念转变
四、城村互动下乡村社会观念的进一步升级
五、经济行为与社会观念之间的关联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链链条的延伸与农牧民经济行为
第一节 产业链链条及其“落地”
第二节 牛产业链下的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牛产业链
二、作为生计的养牛业和牛市场
三、基层牛集市
四、养牛业的现状
五、白土嘎查案例
六、牛价波动给养牛户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健康观念下的牛奶产业、内蒙古形象和特色奶食品
一、健康饮食观念
二、食品安全与疾病预防
三、健康观念下的奶食品
四、奶食品的地方性
五、牛奶产业的文化之源
第四节 羊绒产业链下的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山羊、羊绒产业链与农牧民生计
二、阿拉善山羊养殖概况
三、庆格勒图嘎查案例
四、羊绒采集
五、羊绒交易
六、羊绒企业的选择
七、羊绒的独特性与农牧民积极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理论与实践
二、区域之间的差异
三、专业化与日常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