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海洋强国气象科技支撑丛书
0.00     定价 ¥ 9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2983512
  • 作      者:
    作者:李鹏远//傅刚//郭敬天|责编:王萃萃|总主编:巢纪平
  • 出 版 社 :
    气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海雾是指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洋(包括岸滨和岛屿)上空低层大气中、由于水汽凝结而产生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得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天气现象。由于海雾所伴随的低能见度会严重影响海上船舶航行、渔业生产、石油开采等各种活动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过去由于海上缺乏观测资料,对海雾的研究多带有猜测性。利用大气数值模式开展海雾数值模拟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对海雾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开展了积极探索。本书是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毕业的两位博士研究生、三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七章,首先介绍了海雾的定义,回顾了海雾研究的历史。之后,介绍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气候学特征。然后分别利用一个大气边界层模式、区域大气模式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和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黄海、东海上空的海雾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对黄海海雾一个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RAMS模式对黄海、东海海雾两个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WRF模式对黄海海雾六个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本书可供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雾的定义
1.1.1 海雾
1.1.2 海雾的种类
1.2 研究历史回顾
1.2.1 观测研究
1.2.2 卫星观测与反演
1.2.3 机制研究
1.2.4 数值模拟研究
1.3 海雾的全球分布
1.4 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2章 资料、方法与大气模式介绍
2.1 资料
2.1.1 国际综合海洋大气数据集(ICOADS)
2.1.2 日本气象厅资料
2.1.3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资料
2.1.4 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云图
2.1.5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提供的NOAA 16极轨气象卫星云图
2.1.6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云图
2.1.7 风云1D卫星资料
2.1.8 探空资料
2.1.9 荷兰北部Cabauw地区探空资料
2.1.10 黄海、渤海沿岸气象站的观测资料
2.1.11 黄海、渤海沿岸海洋站的观测资料
2.1.12 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卫星云图
2.1.13 日平均海面温度数据
2.1.14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全球地面观测资料
2.2 分析方法
2.3 大气边界层模式介绍
2.4 RAMS模式介绍
2.5 WRF模式介绍
第3章 北太平洋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
3.1 引言
3.2 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
3.2.1 北太平洋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3.2.2 东亚地区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3.2.3 航线上的海雾发生频率
3.3 与海雾相关的气象要素统计特征
3.3.1 千岛群岛附近及以东海域气象要素特征
3.3.2 中国近海海域气象要素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大西洋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
4.1 引言
4.2 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
4.2.1 北大西洋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4.2.2 北美东海岸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4.2.3 北大西洋海域航线上空海雾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
4.2.4 美国近海航线上的海雾发生频率
4.3 与海雾相关的气象要素统计特征
4.3.1 长岛(纽约)至纽芬兰岛附近及以东海域气象和水文要素特征
4.3.2 冰岛至大不列颠群岛海域气象和水文要素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对黄海海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海雾模拟结果与讨论
5.2.1 模式模拟结果与实况的比较
5.2.2 海雾过程中气压场的变化
5.2.3 海雾过程中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变化
5.2.4 海雾过程中大气散度场的变化
5.2.5 海雾过程中垂直速度场的变化
5.2.6 下垫面的状况
5.2.7 海雾的形成、发展与消散
5.2.8 海雾过程中液态水的变化
5.3 成雾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用RAMS模式对东海、黄海上空海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利用RAMS模式对荷兰北部Cabauw地区一次陆地辐射雾过程的数值模拟
6.2.1 雾过程分析
6.2.2 湍流的作用
6.2.3 辐射的作用
6.2.4 物理机制分析
6.2.5 小结
6.3 2004年4月11日黄海上空海雾观测分析
6.3.1 天气形势
6.3.2 观测分析
6.3.3 气海温差变化
6.3.4 雾顶高度的反演
6.3.5 小结
6.4 2004年4月11日黄海上空海雾数值模拟研究
6.4.1 模拟结果分析
6.4.2 形成机制分析
6.4.3 发展机制
6.4.4 敏感性试验
6.4.5 小结
6.5 2005年3月9日东海、黄海上空海雾数值模拟研究
6.5.1 观测分析
6.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5.3 形成与发展机制分析
6.5.4 敏感性试验
6.5.5 小结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利用WRF模式对黄海上空海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7.1 引言
7.2 六个海雾个例的观测分析
7.2.1 个例回顾
7.2.2 相关气象因子分析
7.2.3 小结
7.3 2005年春季海雾个例的数值模拟研究
7.3.1 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
7.3.2 观测分析
7.3.3 数值模拟分析
7.3.4 小结
7.4 2008年夏季海雾个例的数值模拟研究
7.4.1 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
7.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7.4.3 海雾的生消机制
7.4.4 逆温层的形成及地形的影响
7.4.5 小结
7.5 2005年春和2008年夏两个海雾个例的对比分析
7.5.1 天气形势分析
7.5.2 海雾概况
7.5.3 大气层结稳定度
7.5.4 海雾的生消机制
7.5.5 地形敏感性试验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观测站点列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