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十三行史稿--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断代史(上下)(精)/世界广府文库
0.00     定价 ¥ 3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6083388
  • 作      者:
    作者:谭元亨|责编:曹丽云//李文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以霍英东为代表的粤商令世界瞩目;往前追溯,有清末马应彪带头建立的四大百货公司;再往前,则有洋务运动中的唐廷枢、徐润等著名买办;继续上溯,便是全球闻名的广州十三行。无疑,那时是粤商最为辉煌的时期。 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中国对外贸易的澳门—广州二元中心的确立,到清咸丰七年(1857)广州十三行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彻底焚毁,在古代中国与世界大航海时代接轨的300年间,广州十三行经历了从禁海到开海,从禁洋到开洋,从“加一征收”到取消恶税,从“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从“万邦来朝”的朝贡贸易到全球化市场贸易的历史变迁。在此期间,“银钱堆满”的广州十三行成为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子银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谱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华彩乐章。 本书全方位展开有关广州十三行历史的各个层面,从物质、制度到文化、精神,从皇帝、封疆大吏、海关监督到行商,从英、法、美等国官员到外商,从银圆的流入到逆转,等等,予以钩沉、考证,在前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大量的中外史料,提出了一系列学术创见,写成一部广州十三行史。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张磊称许作者“既有纵考,又有横览;不拘陈说,勇于立言”。本书史论结合,编年史与专题研究相得益彰,力求可读性与学术性双佳。
展开
目录
代序 贸易大国的光荣与挫折
自序
编前 大航海时代(明正德十四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519—1684)
小引
卷一 浪白澳—澳门—广州“交易会”
第一章 市舶司、怀远驿与牙行的历史演绎
第二章 屯门之役:热兵器替代冷兵器
第三章 浪白澳:明代最早的中外交汇的商港
第四章 十三行渊源新考
第五章 十三行:“平交易”——自由贸易
第六章 澳门:十三行外港的形成
第七章 广州“交易会”:澳门—广州二元中心的产生
卷二 禁海与朝贡
第八章 帝国的怯懦与禁海浩劫
第九章 精心策划的献媚绝招
上编 开海时期(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4—1757)
小引
卷三 从开海到禁洋
第十章 康熙开海:顺应大航海时代
第十一章 活跃在南洋上的中国商船
第十二章 法国“安菲特立特号”及中法关系的“蜜月”
第十三章 英国“麦士里菲尔德号”与公行
第十四章 早年不同背景的官商:“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十五章 皇商退出:官商的最后“身影”
第十六章 行商的民商本质
卷四 从禁洋到开洋
第十七章 康熙老矣:颁布“南洋禁航令”
第十八章 “夷馆”的建立和规则甫立
第十九章 身隐市廛的诗人行商
第二十章 “广州制度”与十三行
第二十一章 禁洋期间出现的锦纶会馆
第二十二章 雍正:从恪守祖制到再度开洋
第二十三章 封疆大吏对清代外贸的作用与影响
卷五 “统一”税项
第二十四章 十三行税制的沿袭与变化
第二十五章 广东巡抚与两广总督的互掐
第二十六章 杨文乾“统一”税项
第二十七章 抗拒“加一征收”:对朝贡贸易的冲击
第二十八章 锲而不舍:大班的再度上诉
卷六 市场秩序的形成与维护
第二十九章 官商勾结,营私舞弊
第三十章 告洋状的行商之三次牢狱之灾
第三十一章 “帝国”的面子
第三十二章 雍正雷霆出击
卷七 恶税终结
第三十三章 乾隆登基后的开放与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章 根本对立的两个商业集团
第三十五章 黄埔港口“西洋一景”
第三十六章 茶叶、丝绸、陶瓷——行销世界的商品
卷八 “禁洋”再议
第三十七章 “红溪事件”与“禁洋”之议再起
第三十八章 “天子南库”
第三十九章 “哥德堡号”的磨难、沉没与“复活”
第四十章 十三行第一家族——潘家
第四十一章 《红楼梦》《蜃楼志》与十三行
第四十二章 海洋文明与行商的族群构成
上编结语 十三行: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子银行”
中编 “一口通商”时期(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道光十九年,1757—1839)
小引
卷九 限关:“一口通商”
第四十三章 “一口通商”:开放的逆转
第四十四章 “否定之否定”:禁—开—限
第四十五章 从两广总督到闽浙总督:杨应琚对“限关”的推动
第四十六章 行商的承担:不堪重负的自由贸易的近现代转型
第四十七章 “天朝体制”下的十三行制度
第四十八章 十三行与晋商、徽商的兴衰比较
卷十 公行兴废
第四十九章 公行组织重新浮出水面
第五十章 显与隐:两个“十三行”
第五十一章 广州:坐北朝南的地理优势
卷十一 金融之战
第五十二章 独立与封锁:美国“中国皇后号”与“大土耳其号”
第五十三章 “八大家”之杨家最后的闪现
第五十四章 乾隆卖官与行商的“顶子”
第五十五章 “嫩实兹号”:战祸与鸦片之合谋
第五十六章 银圆逆差与鸦片贸易凸现
第五十七章 商欠:如履薄冰
第五十八章 来自欧亚大陆另一端的祝寿船队
第五十九章 诡异的“海王星号”:西方的“治外法权”
第六十章 铩羽而归的沙俄“希望号”
第六十一章 17世纪90年代,行商的分化与重组
卷十二 山雨欲来
第六十二章 中国的十三行商船
第六十三章 行商人祀:不能见容于世
第六十四章 儒商花园、家国情怀与士人
第六十五章 一“叶”知秋:全身而退
第六十六章 文澜书院与行商家族“由商入仕”
第六十七章 十三行制度生成的岭南文化基因
第六十八章 十三行行数及“八大家”考
中编结语 “走出去”:广州十三行参与大航海时代的国际贸易、金融的研究
下编 鸦片战争时期(清道光十九年至咸丰九年,1839—1859)
小引
卷十三 公司与公行同归于尽
第六十九章 焚衣自咎:1822年匝地大火
第七十章 大火后清廷行商的“试办”新规
第七十一章 历史躲不开的剑与火
第七十二章 寿终正寝的东印度公司与十三行的制度“比拼”
第七十三章 鸦片加炮舰
第七十四章 “以茶制夷”
第七十五章 行商参加抗击外来侵略
第七十六章 时人对行商的评价
第七十七章 “东方远征军”:南方得不到,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