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118906
  • 作      者:
    作者:陈胜前|责编:莫莹萍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理论学习的困难之处不在于知道,而在于理解,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讨论是自古以来的基本方法与文化风尚。考古学理论是学习考古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本书以作者多年考古学理论课堂教学为基础,融入老师与学生的讨论环节,重现课堂讨论氛围。基本内容覆盖当代考古学主要的理论方向,包括文化历史考古、过程考古、后过程考古等主要范式,以及景观、物质性、性别等新兴的领域。在理论解读中,采用纵横结合分层-关联的方法论,按照五个层次的考古学理论体系,同时结合范式的分析,包括核心概念纲领、支撑理论方法与实践体系三大组成部分,由外及内,逐层深入。特别针对既有研究中有关过程与后过程考古的误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考古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什么是考古学理论
什么是理论 什么是考古学理论
理论在哪里
研究是从哪里出发的
考古学理论是有层次的
理论思维的训练
考古学与科学
第二讲 文化历史考古
考古学文化理论的前提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文化历史考古
文化历史考古存在的问题
第三讲 从文化历史到文化过程的范式变迁
如何理解范式与范式变迁
文化历史考古缺什么
选择合适的范式
第四讲 考古材料
什么是考古材料
中国考古学是如何理解考古材料的
考古材料是怎么形成的
第五讲 过程考古:作为人类学与科学的考古学
寻找中程理论
过程考古的意义
中国考古学与过程考古
第六讲 后过程考古:考古学的人文转向
关于后过程考古
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考古材料的增加是否会限制阐释的可能性
多元阐释何以可能
考古材料可以反复解读吗
第七讲 创造属于自己的阐释
后过程考古实践的基础
后过程考古是否科学
第八讲 能动性考古
考古学为什么要研究能动性
意识形态对物质材料的影响
如何从物质材料中寻找意识形态
意义的世界
第九讲 景观考古:寻找空间的文化意义
什么是景观
考古学研究景观的意义
景观在考古材料上的表现
第十讲 考古学的新物质观
什么是物质性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物质性理论的考古学意义
第十一讲 文化与进化论
为什么会有进化论考古
文化与进化论
进化论考古
第十二讲 考古学距离马克思主义有多远
马克思主义与考古学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考古
如何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考古
第十三讲 古典-历史考古:考古学的文化使命
什么是古典考古
古典-历史考古是否可以成为一个范式
寻找中国的古典考古
中国的古典文化教育与考古学
中国古典-历史考古研究
第十四讲 社会考古:人们是怎么塑造社会关系的
社会身份认同问题
性别认同的塑造
社会认同的考古学研究
第十五讲 时代精神与中国考古学的范式变迁
范式的演进
科学与人文
范式之间的关系
中国考古学如何实现范式变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