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住宅设计与地域符号研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305599
  • 作      者:
    作者:李垣|责编:滕云飞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住宅创作的历史发展,其地域表达经历了一个建符号-无符号-再符号-显符号-隐符号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住宅地域创作对符号从迎合到回避的变化。而当下正是“显符号”与“隐符号”并存的暧昧阶段。书中归纳了五类来自传统民居的住宅地域创作中的符号,其基本思路是转化其中的地方传统要素。设计手法可以概括为图像地域主义、类型学地域主义、体验的地域主义、人类学地域主义,其中图像地域主义就是一种“显符号”的手法,建筑师把原型要素叠加到设计对象上进行创作。而其他属于“隐符号”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一、全球化、地域性、住宅、符号
二、建筑地域主义:一种文化策略
三、当代中国住宅创作的境况
四、有关地域主义的讨论
1.赞同在中国的实践中采用建筑地域主义的策略
2.质疑建筑地域主义合理性
3.中立的理论研读
第二章 去符号:建筑地域主义的理论态度
一、千变万化的“建筑地域主义”
1.内容的多样性
2.历史上有关建筑地域主义的多种语境
二、传统、乡土、民族、地域
1.传统建筑
2.乡土建筑
3.民族建筑
4.建筑地域主义
三、西方的建筑地域主义:争论与统一
1.先锋派的抵抗
2.国际式与地域性的论战
3.后现代主义之外的选择
4.批判的地域主义
5.西方建筑地域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小结
四、中国的建筑地域主义:一种“去符号”的态度
1.重要建筑思想举例
2.中国建筑界看待建筑地域主义的一种“去符号”态度
3.建筑地域主义的理论预期与实践困境
第三章 符号消长:住宅的演变历程
一、建符号:民族的形式
1.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
2.住宅大街坊布局与中国传统形式
二、无符号:厉行节约与意识消减
1.反对浪费,突出节约
2.住宅设计的地域表达:符号与地域特征同时消失
三、再符号:复苏的身份认知
1.经济发展与文化开放
2.公共建筑中的地域主义意识
3.住宅建设对量的急迫需求
4.住宅的标准建设与设计的符号再生
四、显符号:寻根
1.全国性建设与开发热潮
2.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与猎奇
3.“中式”居住的符号彰显
五、隐符号:地域认同重建的过程
1.全球化浪潮
2.中国成为国际建造场
3.隐匿符号的文化身份构建
4.服务于少数人的地域主义
第四章 符号显隐:当代住宅创作
一、四种手法
1.帕弗莱兹按照历史脉络提出的四种方法
2.本文归纳的四种设计手法
二、作为原型的建筑
1.北京四合院
2.徽州民居
3.江南水乡民居
4.江南私家园林
5.福建客家土楼
三、符号拼贴
1.消费社会
2.后现代主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3.图像地域主义
4.拼贴是要素与对象的叠加
四、符号拆解
1.建筑类型学
2.要素的拆解
3.从原型到范型的过程
五、符号结构化
1.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2.结构主义的思考方法
3.对形式逻辑的关注
4.要素的结构化
5.形式“自由”的地域主义
六、符号更新
1.有关住宅的人类学研究
2.符号的更新
七、消失的符号
1.共有的特征要素
2.符号的消隐
第五章 中国居住的样子
一、从原型到类型
二、符号的迎合、回避与暧昧
参考文献
附录A 当代中国有关建筑地域主义的讨论
附录B 本文涉及的主要案例
附录C 历史事件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