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各地的优美风景和民俗文化,感受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丰富厚重的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礼赞人性之美,颂扬尊老爱幼。比如家庭教育,作者认为,每棵大树的生长,都要依靠阳光和水分的营养;每个孩子的成长,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既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作者认为,虽然生活艰难,世道艰险,但也要与人为善,真正的善良无须刻意而为,而是源于一颗慈悲柔软的内心,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乐善好施,别人伤害了你,该宽恕的就宽恕,该放下的就放下,该忘记的就忘记。作者还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别人,这个尊重,可能是一声问候,可能是一个搀扶,可能是一次倾听,可能是一个宽容。哪怕是争论时一句恶语没有破口而出,对方也会立减锐气,消了无名之火;哪怕是面对一双期盼的眸子,吞咽下刻薄的话语,也会让善良绽出笑靥,让自己收获尊敬。作者思想敏锐,文字优美,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到见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