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民法典之路
第一章 终结罗马法体系形成时代的法典之前提:法典的创立
一、“共同市民”之路径
二、法学家之路径
第二章 《优士丁尼法典》的诞生:宣告罗马法体系形成时代的终结
一、立法者与法学家为共同法和开放翻译而协作之路径
二、法律语言与法典化设计的实现
第三章 面向所有民族与全部时代的诸法典
一、由专门机构编纂并翻译的法典之路径
二、殊途之路径
三、基于深厚历史底蕴之未来发展的、相互对话的共存共生之路径?
四、在大学中研究:“博洛尼亚之路径”
五、“第三罗马”及其与“博洛尼亚”的重逢之路径
第四章 近现代的伟大变革:对罗马法渊源与法典化的重读
一、政治变革之路径与共同市民的作用再现之路径
二、关于法律一般原则之路径与无条件允许外国人享受民事权利之路径
第五章 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革命与罗马法“输血”之路径:奴隶的自由解放、外国人的民事权利、法律的一般原则及对法律分支体系的承认与走向平等的新目标
一、罗马法“概念演算”之路径:从理性主义到潘德克顿学派,再到《德国民法典》与《瑞士民法典》
二、必要的地中海集中之路径
三、工人、农民与士兵革命之路径:另一个分支体系
四、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共和国公民之路径: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1948年《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1条第1款与1970年《劳动者章程》
五、中国民法典之路径:法学家、公民与人的时代
六、体系的发展:民法典的融合与共同法在21世纪的更新:作为前景视角的体系化解释
第二编 私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法律经验中的私法
一、法律经验中私法的历史优先性与连续性
二、私法的概念;私法与普通法
三、法律的“规范性”学说与“制度性”学说
第二章 法律体系
一、社团与法律
二、社会的多元化与体系的多样性
三、多元主义的理论与经验
四、宪法文本中的“社会团体”
五、法律规范的特点;规范的一般性与抽象性
六、法律的确定性
七、作为科学的法学;立法用语与立法概念
八、法律与自然现实
第三章 《意大利民法典》的起源、动因与事件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意大利私法
二、《民法典》编纂时期的政治意识形态
三、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创新
四、私法与经济活动制度的立法统一;改革的建议
五、宪法法院有关《意大利民法典》的判例
第四章 法律的渊源、对法律的解释与对“公平”的理解
一、法律的渊源、法律、惯例及法律在时间上的承继与空间上的冲突
二、对法律的解释
三、对“公平”的理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