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 述
1.1 流域概况
1.1.1 地形地貌
1.1.2 河流水系
1.1.3 气候条件
1.1.4 洪旱灾害
1.1.5 流域水资源
1.1.6 社会文化
1.1.7 经济发展
1.2 澜湄合作机制
1.2.1 发展历程
1.2.2 机制建设
1.2.3 发展趋势
1.3 澜湄水资源合作
1.3.1 合作意义
1.3.2 合作目的
1.3.3 合作方式
1.3.4 合作进展情况
1.4 澜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合作需求
1.4.1 澜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4.2 澜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益关切及合作需求
1.4.3 水资源领域合作关注重点问题
第2章 澜湄国家典型洪旱区域水生态分区及沿岸带侵蚀变化研究
2.1 水生态分区简介
2.1.1 水生态分区发展概况
2.1.2 典型区域特征及水生态分区研究目的
2.2 分区指导原则
2.3 分区体系建立
2.3.1 分区指标选择
2.3.2 分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2.3.3 分区数据处理及命名
2.4 技术路线
2.5 水生态分区结果
2.5.1 一级分区结果及合理性评价
2.5.2 二级分区结果及合理性评价
2.5.3 旱、雨季沿岸带土地利用变化
2.5.4 旱、雨季沿岸带土壤侵蚀变化
2.6 区域水生态保护措施
第3章 澜湄国家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概述
3.1.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
3.1.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目标
3.1.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思路
3.1.4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3.2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国经验
3.2.1 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现状
3.2.2 小流域综合治理常见工程措施
3.2.3 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3.3 澜湄国家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
3.3.1 阳鄂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
3.3.2 红杉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
第4章 澜湄甘泉行动示范
4.1 饮水安全在国际社会的关注
4.1.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重点概述
4.1.2 国际水行动十年,加快推进饮水安全目标
4.1.3 世界卫生组织推进饮水安全
4.2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中国经验
4.2.1 水源工程建设与水质保障
4.2.2 工程投融资管理模式
4.2.3 社会化服务体系
4.2.4 法制及政策保障体系
4.2.5 技术保障体系
4.2.6 应急保障体系
4.3 澜湄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需求
4.3.1 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基本情况
4.3.2 澜湄国家农村供水所面临的问题
4.3.3 实施“澜湄甘泉”行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4.4 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
4.4.1 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示范
4.4.2 分散式供水工程示范
4.4.3 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交流与宣传
第5章 “澜湄大坝健康体检”行动计划
5.1 国际大坝安全经验
5.1.1 世界银行
5.1.2 加拿大
5.1.3 瑞士
5.1.4 美国
5.1.5 国际大坝委员会
5.2 大坝安全的中国实践
5.3 澜湄国家大坝建设及安全现状
5.3.1 澜湄国家水电站基本信息
5.3.2 澜湄各国大坝安全管理现状
5.4 澜湄大坝健康体检实践
5.4.1 健康体检智能支持云平台研发
5.4.2 中国大坝安全法规及技术标准分享
5.4.3 道耶坎二级水电站大坝工程健康体检
5.4.4 伊江上游水电项目施工电源电站大坝健康体检
5.4.5 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大坝健康体检
第6章 澜湄地区防洪抗旱应急管理合作平台研发
6.1 澜湄流域水文模型开发
6.1.1 水文模型介绍
6.1.2 水文模型构建
6.1.3 模型结果验证
6.2 湄公河国家防洪抗旱数据库构建
6.2.1 数据库构建原则
6.2.2 数据库设计
6.2.3 信息采集及处理入库
6.3 防洪抗旱平台构建
6.3.1 平台总体设计
6.3.2 防洪抗旱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6.3.3 综合服务系统开发
6.3.4 洪旱预警预报系统开发
第7章 澜湄水资源合作科学实践展望
7.1 澜湄水资源合作科学实践经验启示
7.1.1 水生态区划分
7.1.2 小流域综合治理
7.1.3 农村安全供水
7.1.4 大坝健康体检
7.1.5 防洪抗旱应急管理平台
7.2 澜湄水资源科学实践前景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