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被观看的乡村
二、对乡村遭遇表述危机的反思
三、回到“生活之乡村”本身
四、由“家”出发
第一章 研究缘起、分析理路和田野概述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田野基本面貌
上篇 在家
第二章 家福、家屋与村落空间
第一节 家福
第二节 从家屋到村落空间
第三章 家计、生产方式及其精神意义
第一节 “持家”与“在一起”
第二节 林地资源活性与有限市场
第三节 乡村百工与商业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的城乡差别
第四章 家户关系
第一节 分家与家族
第二节 互助与共享
第五章 乡贤、在家与家乡
第一节 人格化乡村治理
第二节 在家
第三节 家乡意识
中篇 离家与留守
第六章 家与人口外流
第一节 “靠山吃山”的衰变
第二节 文化人与乡村
第三节 农民工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四节 农民工的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构型
第七章 留守
第一节 留守儿童
第二节 留守老人
第三节 从在家到留守
第八章 脱嵌于乡土的家及小家庭化
第一节 与土地分离的乡村
第二节 无手工业村落生活与人情化变
第三节 家的屋舍结构及空间变化
第四节 过年的流变
下篇 回家
第九章 返乡创业与回家养老
第一节 农民工的集体焦虑与生存心态
第二节 返乡创业
第三节 回家养老
第十章 新乡贤共同体与乡村建设
第一节 新乡贤共同体
第二节 新媒介与新乡贤共同体推动乡村建设
第三节 方村乡村建设与社会救助的启示
结语
第一节 家的文化社会学特征
第二节 乡土性得以可能的条件
第三节 从乡土性到空心化
第四节 弥散的家激活乡愁
第五节 乡村振兴与家的重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