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关于常识的本源讨论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858577
  • 作      者:
    作者:冯令沂|责编:沈明珠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探讨了“常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作者以《道德经》中“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一句为切入点,强调了遵循“常”即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作者以探讨“常识”及“回归常识”这样一些大众话题引入,从“常”字入手,试图发掘“常识”概念的深层内涵,从而为“常识”构建一个逻辑基底,并由联系生活实际。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总结的成果,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探讨了较为抽象的“常”的本义与其对生活的指导,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道中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
一个在哈佛读经济学后成为西餐厨师的年轻人
美国为鲑鱼拆除大坝
青蛙真的有那么蠢吗?
“反规划”与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国土”
结语
1 说说“常识”
1.1 关于“常识”的一般认知
1.2 “常识”本来简单
1.3 “常识”之界说
1.4 “常识”有无数
1.5 “常识”有说道
1.6 “常识”浅显地存在着
2 中西方哲人说“常识”
2.1 中国人的说法
2.2 西方人的说法
2.3 学界热议“常识”
2.4 中国人关于“常识”的哲学说法
3 一般说“常”:关于“常”之“有、是、在”
3.1 知“常”为始
3.2 “常”各有宗
3.3 “常”在经中
3.4 “常”:本有之性状
3.5 “常”:有始终,有限亦无限……
3.6 “常”有三分:本“常”、命“常”、伦“常”
3.7 “常”与“五行”
3.8 “常”道不明
4 “常”之象
4.1 “常”之形
4.2 “常”:关于时与空,关于有、是、在及非、否、无
4.3 “常”之时——时间观
4.4 “常”之空——空间观
4.5 “常”之矢——时空有矢
4.6 “常”有界
4.7 “常”在“云”与“钟”之间
4.8 “常”之“内稳态”说
5 “常”之数
5.1 “常”有数
5.2 “常”有标尺
5.3 “常”是地球特定不变者
5.4 “常”之线与数
5.5 “常”如阴阳太极
5.6 “常”之“基因”说
5.7 “常”不易
5.8 “常”有所分
6 “常”之非
6.1 “常”亦“非”
6.2 “常”不争
6.3 “非常”之象
6.4 “常”之无
6.5 大“常”与大“非常”
6.6 “烦”是“常”
6.7 “常”无关
6.8 操心之“常”
7 “道”与“常”
7.1 《论道》表达的是金岳霖的“道”
7.2 “道”概念与“常”概念
7.3 “常”之“式”
7.4 “常”之“能”
7.5 “常”合理,也合逻辑
7.6 “常”之存有:个体
7.7 “常”之存有:储蓄
7.8 “常”之存有:生灭
8 “常”观念
8.1 “常”之见
8.2 “常”有识
8.3 “常”以习惯
8.4 “常”之“常常”
8.5 “常”之有用
8.6 “常”之应然
8.7 “常”之射影
8.8 “常”之中庸
9 人之“常”
9.1 人的“裸身”
9.2 有人之境
9.3 人的自适存在
9.4 常人之有
9.5 常人之是
9.6 常人之在
9.7 人之日“常”
9.8 需求,爱
10 人之行为
10.1 人自为地活着
10.2 人时间有计
10.3 人空间有量
10.4 人之独处
10.5 陌生之“常”
10.6 熟稔之“常”
10.7 人最好玩
10.8 关于多数事情
11 人之情理
11.1 思为“常”
11.2 人之注意
11.3 记住为“常”
11.4 不知悉与不认识
11.5 人有智慧
11.6 人之乐观
11.7 人之相遇及错过
11.8 人因有理性而独特
12 人之能力
12.1 能力为“常”
12.2 人类最终智慧满盈
12.3 有能与无能
12.4 人社会地存在
12.5 人之出品
12.6 人之破坏
13 人之文化
13.1 “常”之言
13.2 “常”言之成文
13.3 由思而来之“常”
13.4 文本诠释,文意解码
13.5 德性,诚信,批判
13.6 讲理为要
14 “常”意识
14.1 “常”处是何处?
14.2 “常”知在先
14.3 “常”情继之
14.4 “常”意续之
14.5 “常”静默,“常”私意
14.6 “常”定“常”移
14.7 “常”有觉
14.8 “常”怀愿
15 事本——如“常”
15.1 本“常”与实“常”
15.2 万事由“常”
15.3 “常”之自然
15.4 “常”自显,又不自显
15.5 “常”问与“常”不问
15.6 “常”有可原——适应与形成
15.7 “常”有情
15.8 玩味“常”
16 事成——立“常”
16.1 有事与成事
16.2 有多人是立“常”的基础
16.3 心意在立“常”之先
16.4 立“常”由命名始
16.5 立“常”:营造生态圈
16.6 求理想是立“常”之因
16.7 立标准,立制,立法,立实体,立国
16.8 竞争,不唯竞争
17 事运——守“常”
17.1 维护常态
17.2 求事运长久
17.3 持守本真
17.4 守护文本
17.5 维持“健康”
17.6 守“常”之德
17.7 常态之中的“多数人”
17.8 守“常”在公
18 事善——归“常”
18.1 乐“善”而事
18.2 善意与善行
18.3 “以善养人”
18.4 归“常”之所愿
18.5 归“常”旨趣种种
18.6 归“常”课题系列
18.7 可能与现实
18.8 浪费者,就手者,无知者
19 归“常”有道
19.1 最小滋扰
19.2 有趣与有活力
19.3 慢,一种“常”力
19.4 非财务与非人格化?
19.5 选择与普惠
19.6 开放与兼容,缺省与“傻瓜”
19.7 寻找“免费午餐”
19.8 新技术与新思想
20 从归“常”到超“常”
20.1 归“常”无涯
20.2 归顺、融合、颠覆
20.3 “常”有自归
20.4 归范与创新
20.5 使有闲暇
20.6 超越归“常”
20.7 敏感,思辨,有为
20.8 超“常”:应对你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