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碑铭里的乡村社会(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1170122
  • 作      者:
    作者:李斌|责编:林玉萍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清水江流域碑刻为核心史料,从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分析碑刻里的移民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民族聚居形态的内在机理,对碑刻里展现的秩序世界进行考察,通过“款组织”、争江案、江步制度、“栽岩议事”、“府示立碑”以及乡村公共秩序等事项,分析了官民在清水江地区建立社会秩序的路径和展衍过程,此外,勾勒了碑刻里的“女有外行”,展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们较高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她们分享社会话语的权利。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清水江流域之地域空间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文献史料及研究方法
四、篇章架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清水江流域碑铭的分布及价值
第一节 碑铭的时空分布格局
一、明代及之前的碑铭
二、清代碑铭
三、民国时期碑铭
第二节 碑铭的学术价值及其特点
一、学术价值
二、特点
第二章 清水江流域碑铭分类及内容概述
第一节 官府告示
一、政治管理方面
二、经济管理方面
三、社会治理方面
第二节 乡规民约
一、规范社会行为
二、规范生产生活
三、规范婚姻习俗
第三节 路桥井渡
一、“修整百年崎岖之路,造开万人往来之途
二、“溪涧之间架桥梁,庶免病涉之患
三、“江河之处修舟渡,方解望泽之叹”
四、“凿井而饮”
第四节 学校教育
一、科举时代的学堂教育
二、清末民初的新式教育与专业学校及经费
第五节 宗族祠堂
一、“族无宗祠先灵何妥,祠无龛位后人何瞻”
二、“班班可考”之字辈
第六节 寺观庙宇
一、土地庙
二、飞山庙
三、南岳庙
四、观音庙
五、三圣宫
六、占卜抽签
第七节 其他
第三章 交往交流交融:碑铭里的移民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千里移民路:碑铭里的移民线路及其地理分布
一、移民清水江下游地区
二、移民清水江中上游地区
第二节 求生之道:民间移民的生存策略
一、移民与土著之关系
二、生存之道:改姓与“赐姓
三、民族身份之变换
第三节 乡愁记忆:会馆的空间分布及其运行机制
一、会馆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
二、会馆的修筑——以黎平两湖会馆为例
三、会馆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汉苗之间:顾氏军户家族的变迁
一、从“汉”到“亦汉亦苗”:顾氏移民及其转变
二、顾氏宗族的科举之路
三、顾氏宗族转型后的影响
四、余论
第四章 有规有则有序:碑铭里的秩序世界
第一节 失序与有序:社会变乱与秩序重建
一、“咸同兵燹”及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二、传统款组织及其演变
三、经费之筹措:以三营为中心
四、社会秩序重建之效果
第二节 当江与争江:利益争夺与经济秩序重塑
一、木材贸易与当江制度的确立
二、“江步”“采运”与“捞获”“赎买”之规则
三、利益之争:“当江”与“争江”
第三节 从“栽岩议事”到“府示立碑”: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变迁
一、“栽岩议事”:“新疆开辟”前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
二、“开辟新疆”:黔东南乡村社会的“内地化”过程
三、“府示立碑”:“文字进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地方呈现
四、结语
第四节 行善积德:民间信仰与乡村公共秩序建设
一、崇石拜碑:刊碑活动对乡村公益事业的推动
二、烧香拜佛:佛教对乡村公益事业的推动
三、笃信风水:风水观对乡村公益事业的推动
四、结语
第五节 乡贤与功德:彭氏家族与乡村社会秩序
一、彭氏移民及其甲第蝉联
二、彭氏乡贤与崇文重教
三、彭氏乡贤与社会公共事务
第五章 “女有外行”:碑铭里的女性世界
第一节 女性筑路
第二节 女性造桥
第三节 女性修渡
第四节 女性乐佛
第五节 女性助学
第六节 女性修井及助修宗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