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通识教育”:概念生成与实践展开
第一节 制名以指实:“通识教育”的本语境辨析
第二节 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在教改实践中的名实互动
第三节 从“通识教育在中国”到“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第四节 形具而神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两个阶段及其质量评估要点
第二章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谱系
第一节 规模与质量约束下的几种建设路径
第二节 精英大学人文经典课程的理想与现实
第三节 大学写作课的多重价值
第四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格局与通识教育分类
附论一 日本战后的科技创新与大学通识教育
附论二 大学通识教育土壤孕育创造性人才
附论三 当数字智能逼近专属于人类的思考力
第三章 提升通识教育质量的理念与方法
第一节 通识教育改革如何消灭“水课”
第二节 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测评与提升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通识学习收获调查框架
第四节 通识“高能课”与“吹水课”的成因分析与甄别
附报告 中国一流大学通识教学调查与优化建议
第四章 通识课程教与学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通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改革效果
第三节 发现线上通识教学质量的双面性
第四节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通识学习收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