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模型驱动的研发效能实践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72347
  • 作      者:
    作者:顾黄亮//郑清正//牛晓玲//车昕|责编:杨福川//陈洁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从实践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提升软件交付全生命周期效率与效能的实战性著作。全面细致地讲解了研发和运维人员需要掌握的大语言模型及其相关技术的原理,重点讲解了如何借助大模型实现DevOps、SRE、平台工程三大领域的智能化实践,覆盖开发、测试、运维、监控、安全、项目管理等软件开发全流程和全场景,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其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如Transformer模型的基本原理及GPT系列模型的发展历程,更注重于实践应用,提供了从预训练到微调的完整方法论。书中特别强调了大语言模型在降低IT人员认知负荷方面的作用,通过集成多种工具和技术,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的软件交付体系。此外,本书得到了来自企业级、学术界和研究机构近20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 了解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起源; 了解ChatGPT的相关内容,包括GPT模型的结构和完整实现; 了解Transformer模型的基本原理; 深入了解大语言模型的微调技术,软件交付的三大底座以及RAG的基本原理; 探索大语言模型在运维场景中的实践; 探索大语言模型在编程场景中的实践; 探索大语言模型在测试场景中的实践; 探索大语言模型在安全场景中的实践; 接触前沿的技术趋势,了解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清晰看懂实践后的数据和数据。
展开
目录
前言
本书赞誉
第1章 初识大语言模型
1.1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
1.2 常见的大语言模型
1.2.1 统计学模型N-gram
1.2.2 统计学模型HMM
1.2.3 神经网络模型RNN
1.2.4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传统模型LSTM
第2章 大语言模型的基石—Transformer
2.1 Transformer模型的由来
2.2 Transformer模型的基本原理
2.2.1 词嵌入
2.2.2 位置编码
2.2.3 注意力机制
2.3 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的技术实现
2.3.1 自注意力机制的设计细节
2.3.2 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设计细节
2.4 Transformer模型总结
第3章 从Transformer到ChatGPT
3.1 ChatGPT的由来
3.2 二元语法模型
3.2.1 文本如何转换为数字
3.2.2 如何设计模型
3.2.3 如何训练模型
3.3 GPT模型
3.3.1 GPT模型的结构
3.3.2 GPT模型的设计实践
3.4 简单GPT模型的完整实现
3.5 GPT模型的优化
3.5.1 样本数据的精细化处理
3.5.2 特殊符号的引入
3.5.3 早停策略的应用
3.5.4 模型训练中的强化学习
3.6 GPT模型总结
第4章 大语言模型的微调技术
4.1 微调的基本概念
4.1.1 适配器微调
4.1.2 前缀微调
4.1.3 LoRA
4.1.4 QLoRA
4.2 微调中的关键技术
4.2.1 PEFT工具包
4.2.2 LoRA
4.3 微调技术的应用案例
4.3.1 BERT分类模型
4.3.2 基于BERT分类模型的微调
4.3.3 QLoRA中使用的量化技术
第5章 企业AI应用必备技术—RAG
5.1 RAG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RAG技术的应用案例
5.2.1 客服问答系统
5.2.2 财富管理系统
5.2.3 RAG2SQL
5.2.4 多智能体系统
第6章 软件交付的三大底座
6.1 DevOps
6.1.1 DevOps的概念
6.1.2 DevOps与企业和IT组织的关系
6.1.3 DevOps究竟是什么
6.1.4 DevOps的数字可视能力
6.1.5 DevOps的科技左移能力
6.1.6 DevOps的数字运营能力
6.1.7 DevOps的弹性合作能力
6.1.8 DevOps的数字风险能力
6.1.9 大语言模型下的DevOps
6.2 平台工程
6.2.1 平台工程的概念
6.2.2 平台工程的关键属性
6.2.3 平台工程的核心模块
6.2.4 平台工程的能力要求
6.2.5 平台工程的最佳实践
6.2.6 平台工程与DevOps、SRE的区别
6.2.7 大语言模型下的平台工程
6.3 SRE
6.3.1 SRE的由来
6.3.2 SRE的目标
6.3.3 SRE团队的使命
6.3.4 SRE团队的存在形式
6.3.5 应用韧性架构设计
6.3.6 构建可靠性设计
6.3.7 变更评审设计
第7章 大语言模型在运维场景中的实践
7.1 日志运维智能化
7.1.1 日志的概念
7.1.2 日志运维的基本流程
7.1.3 日志运维的痛点
7.1.4 如何解决日志运维的痛点
7.2 智能运维知识库的构建
7.2.1 构建运维知识库的难点和优势
7.2.2 构建运维知识库的技术路径
7.2.3 运维知识库的应用案例
7.3 智能运维工单
7.3.1 智能运维工单的作用
7.3.2 构建智能运维工单的技术路径
7.3.3 智能运维工单的应用案例
7.4 大模型运维能力评测
7.4.1 构建评测数据集
7.4.2 评测工具和方法
7.4.3 评测结果
7.5 基于多智能体的微服务根因分析
7.5.1 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7.5.2 多智能体系统
7.5.3 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案例
第8章 大语言模型在测试场景中的实践
8.1 测试的痛点
8.2 动态测试技术的智能化演进
8.2.1 动态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8.2.2 常见的动态测试技术
8.2.3 动态测试技术的痛点
8.2.4 大模型在动态测试领域的应用尝试
8.3 静态测试技术的智能化演进
8.3.1 静态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8.3.2 常见的静态测试技术
8.3.3 静态测试技术的痛点
8.3.4 大模型在静态测试领域的应用尝试
8.4 大语言模型在测试场景下的落地难点
8.4.1 大语言模型的处理窗口瓶颈
8.4.2 模型的幻觉问题
8.4.3 RAG与Agent的取舍
8.4.4 基座模型的选择
8.4.5 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必要性
8.4.6 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
8.4.7 大语言模型在测试场景中的性能评估
8.4.8 大语言模型的维护与更新
8.5 基于静态分析和RAG的漏洞自动化修复方案
第9章 大语言模型在编程场景中的实践
9.1 代码大模型
9.1.1 代码大模型的定义和特点
9.1.2 常见的代码大模型
9.2 代码的下游任务
9.2.1 文本到代码任务
9.2.2 代码到代码任务
9.2.3 代码到文本任务
9.2.4 代码到模式任务
9.2.5 文本到文本任务
9.3 代码生成和补全
9.3.1 代码生成和补全技术的发展历史
9.3.2 常见的代码生成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