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生活是道德生活在网络场域中的展开,道德态度是道德生活中对道德对象产生的内心倾向与反应倾向,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网络道德生活中的群体态度偏移,是在道德评价的主导下显现的网络道德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偏离社会道德规范的现象,表现在道德认知上,有对善恶认知的极端化、对公平认知的绝对化、对道德规范认知的庸俗化等,表现在道德情感上,有道德情感的过度情绪化和高度激发状态,表现在道德行为倾向上有网络语言暴力、道德绑架和人肉搜索等。网络道德生活中态度偏移从道德议题的产生、网络热议的形成、集群行为的发生,到出现网络意见、网络情绪和网络行为偏移,具有发生发展的生命周期。随着道德情感强度的消退,道德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但不同的态度偏移消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遗存。道德态度偏移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对社会情绪的放大作用、对“泛道德化”倾向的助长作用,都会对道德评价、道德行为和群体道德关系产生深刻消极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