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反映出以下问题:教师作用的夸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限制性导致课堂无活力、对教材的过分重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局面的形成。为此,尝试在高等教育引入PBL教学,把师生之间单纯扮演的“教”与“学”的孤立角色,转变为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
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界定的PBL教学,提出了本书中的PBL教学的内涵,即:PBL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BL教学蕴涵的含义:作为一种教学理念,PBL是主体、素质和创新等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方法,PBL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综合;作为一种模式,PBL是优化多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同时,在对PBL教学与PBL学习、探究教学、发现教学、传统教学(LBL)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PBL教学的外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