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分为通论编、探索思考编、技能培养编、践行实操编四大部分。
通论编主要探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容易出现误会的手势语、花卉鸟兽符号、人情礼节方式、数字象征、语气和措辞,等等。通过逐一详细论述这些中外同类事例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所出现的认识误区,从而去求索、借鉴纠错的成功经验,获取跨文化交际的成效。探索思考编主要探讨在对外传播策略上,面向东南亚传播中华语言文化,应该充分考虑东南亚各国情况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针对东南亚11国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质,改变落后的“多国一策”的传播措施,转向采取“一国一策”的传播策略。在选择对外传播内容方面,应该结合广西对外传播资源和平台充实,广西地域文化研究已经形成专门之学的实际情况,依托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绩效,精准选择传播内容和路径,面向东南亚传播广西地域文化。技能培养编主要探讨基于比较方法的科际整合模式,借助其基础理论性强,涉及学科面广,文化内涵丰富的优势,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专业视域的深广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与此相应,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基础理论的教学,进行技能培养模式的遴选,采取教改措施,切实提升汉教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程度。践行实操编主要是以对泰幼儿汉语教学作为实践案例。首先进行国内对泰幼儿汉语教研成果的综评,与此同时,梳理国内关于其他国家幼儿汉语教学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契合泰国幼儿汉语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心智机理,探索对泰幼儿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设定对泰幼儿汉语的起步性的启蒙教学定位,提出教学原则和目标要求。并具体开展对泰幼儿汉语启蒙教学的课堂活动,选择、组织与编排适用的教学内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柔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