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1.6 分析框架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原料奶产业相关概念
2.1.2 价格波动的度量
2.2 理论基础
2.2.1 供给需求理论
2.2.2 蛛网模型理论
2.2.3 理性预期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2.3.2 农产品价格波动驱动的研究
2.3.3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原料奶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3.2 原料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内供给因素
3.2.2 市场需求因素
3.2.3 国际贸易因素
3.2.4 制度性因素
3.2.5 突发事件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分解法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4.2.1 Census X13季节调整方法
4.2.2 H-P滤波法
4.3 基于GARCH类模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3.1 理论适用性与模型介绍
4.3.2 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4.3.3 模型构建与诊断性检验
4.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
5.1 引言
5.2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5.2.1 价格波动传导的界定
5.2.2 中国原料奶与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的机理分析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3.1 模型设定
5.3.2 数据说明
5.4 模型估计与非线性检验
5.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4.2 门限非线性检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
5.5.2 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贸易结构与作用机理
6.2.1 中国奶粉进口贸易结构
6.2.2 国际奶粉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溢出作用机理
6.3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6.3.1 BEKK-GARCH模型
6.3.2 数据说明
6.4 模型构建与检验
6.4.1 条件均值方程的确定
6.4.2 ARCH效应检验
6.5 检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平抑效应: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
7.1 引言
7.2 结构演化与作用机理
7.2.1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结构演化
7.2.2 不同养殖规模化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
7.3 变量选取、模式设置及数据说明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式设置
7.3.3 数据说明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7.4.1 估计方法选取
7.4.2 估计结果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内生性分析
7.5.2 子样本检验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稳定原料奶价格的各地实践: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1 引言
8.2 各地区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1 上海市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2 黑龙江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3 山东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4 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3 各地区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的比较与评价
8.3.1 比较分析
8.3.2 成就与不足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