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及应用
0.00     定价 ¥ 9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896980
  • 作      者:
    编者:陈彬|责编:高芬//罗艳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配电网侧接入了大规模源荷储新要素,广泛应用了直流配电、柔性互联等新技术,因此,探讨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书是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工作的专业参考书,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概述、配电网构成新要素、配电网新技术应用、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属性和特性、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划分及应用、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内容与流程、网格发展诊断、电力需求预测、源荷储新要素优化配置、中压目标网架及近中期网架规划、低压配电网规划、智能化规划、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案例,旨在为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与实践支撑。 本书可供从事配电网规划、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智能化规划、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等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前言
1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概述
1.1 新型电力系统概述
1.1.1 电力系统转型发展需求
1.1.2 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1.2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概述
1.2.1 配电网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1.2.2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形态和特征
1.2.3 配电网发展阶段及演变路径
2 配电网构成新要素
2.1 分布式电源
2.1.1 分布式光伏
2.1.2 分散式风电
2.1.3 生物质能发电
2.1.4 海洋能发电
2.1.5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2.2 多元化负荷
2.2.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2.2.2 综合能源系统
2.2.3 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2.3 分布式储能
2.3.1 电化学储能
2.3.2 超级电容储能
2.3.3 氢储能
2.3.4 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2.4 微电网
2.4.1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4.2 典型应用场景
2.4.3 对配电网影响的分析
3 配电网新技术应用
3.1 微电网(群)控制技术
3.1.1 关键技术与设备
3.1.2 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3.2 源荷互动技术
3.2.1 关键技术与设备
3.2.2 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3.3 柔性互联技术
3.3.1 关键技术与设备
3.3.2 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3.4 直流配电技术
3.4.1 关键技术与设备
3.4.2 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3.5 智慧物联技术
3.5.1 关键技术与设备
3.5.2 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4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属性和特性
4.1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的提出
4.2 属性和特性
4.2.1 能量属性和特性
4.2.2 技术属性和特性
4.2.3 环境属性和特性
5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划分及应用
5.1 网格边界划分
5.1.1 常规网格边界划分方法
5.1.2 计及新要素的网格边界优化方法
5.2 网格建设标准分类
5.2.1 建设需求
5.2.2 分类方法
5.2.3 建设标准分类情况
5.3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划分案例
5.3.1 网格边界划分案例
5.3.2 建设标准分类案例
6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内容与流程
6.1 规划的新要求
6.1.1 规划新边界
6.1.2 规划新内容
6.1.3 规划新方法
6.2 规划原则
6.3 规划流程
6.4 网格化规划内容深度要求
6.4.1 网格发展诊断
6.4.2 电力需求预测
6.4.3 源荷储新要素优化配置
6.4.4 中压网架优化
6.4.5 低压配电网规划
6.4.6 智能化规划
7 网格发展诊断
7.1 网格资料收集
7.2 网格问题诊断
7.2.1 诊断指标体系
7.2.2 网格负面清单及问题星级
7.3 网格发展水平分级评价
7.4 网格发展诊断案例
8 电力需求预测
8.1 分布式电源出力预测
8.1.1 分布式光伏
8.1.2 其他分布式新能源
8.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8.2.1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
8.2.2 充电负荷特性分析
8.2.3 充电负荷预测
8.3 网格饱和负荷预测
8.3.1 预测方法
8.3.2 预测流程
8.4 网格近中期负荷预测
8.4.1 预测方法
8.4.2 预测流程
8.4.3 预测结果校核
8.5 关键参数的确定
8.5.1 多层级负荷同时率
8.5.2 负荷增长特性曲线
8.5.3 饱和负荷密度指标
9 源荷储新要素优化配置
9.1 分布式新能源
9.1.1 承载力评估
9.1.2 接入系统原则
9.1.3 典型接入系统方案
9.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9.2.1 充电设施充电需求测算
9.2.2 充电设施接入原则
9.2.3 典型接入系统方案
9.3 分布式储能
9.3.1 应用原则
9.3.2 配置方法
9.3.3 经济性评价
9.3.4 典型接入系统方案
10 中压目标网架及近中期网架规划
10.1 典型目标供电模式
10.1.1 构建思路与架构
10.1.2 网格化供电场景划分
10.1.3 基于接线组的目标接线模式
10.1.4 模块组成与技术规范
10.1.5 应用流程与方法
10.2 近中期网架规划
10.2.1 过渡方案制定策略
10.2.2 复杂联络优化策略
10.3 极端场景方案安全性校验
10.3.1 网格内关键负荷节点分类方法
10.3.2 网格故障场景生成
10.3.3 面向关键负荷的韧性评估方法
11 低压配电网规划
11.1 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1.1.1 基本要求
11.1.2 模块组成与技术规范
11.2 低压台区规划
11.3 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11.3.1 低电压解决方案
11.3.2 分布式光伏接入解决方案
12 智能化规划
12.1 智能终端规划
12.1.1 分布式源荷数据采集方案
12.1.2 中压馈线终端规划
12.1.3 台区智能终端规划
12.2 配电通信网规划
12.2.1 通信技术路线
12.2.2 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
12.3 配电调控系统规划
12.3.1 配电自动化主站规划
12.3.2 故障研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