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编
一池清梦揽星河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作为实践的创作方法论
——以《地泉》五篇序言为中心
关于钱锺书
严家炎的未刊手稿
严家炎与施蛰存“新感觉派”争议考论
严家炎与新时期“文学的现代化”
——以严家炎和夏志清的对话为中心
文学青年严家炎的自我调适
——《论所谓“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的矛盾”》考释
不一样的革命“中年”:动员机制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再生产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手稿考察及其他
茅盾藏书中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下编
深入生活一线写作
——以李蕤家信和《赴朝日记》为线索
炬火之薪传 ——鲁迅与巴金
“坐标”特展:推动馆藏文献档案的活化利用
浅谈文物档案在展览实践方面的尝试与思考
——以“坐标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
文物特展”为例
新中国文学的“金线与璎珞”
——纪念王訾失生文学创作70周年
展馀剩语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王瑶专题展
一组珍贵的作家手稿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文学创作故事
珍贵手稿《林海雪原》征集始末
从《迦陵存稿》谈叶嘉莹与盛成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宇宙
——从《溪鳗》《车钻》手稿看林斤澜的创作特点
《琐忆》手稿及其他
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原刻初印本考释兼论
“林译小说”的影响
茅盾《子夜》版本漫谈
巴金藏书中的珍贵版本
老一辈作家间的深厚友谊
——对草明致巴金书信两封的研究
从书信见唐弢与巴金的交情
从澎湃激情到理性思考
——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钟敬文致姚雪垠的
两封信谈起
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学档案的开发
——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
从草莽英雄到抗日武装,桥隆飙如何成就传奇
简谈《桥隆飙》的人物塑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