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农林害虫绿色防控概述
1.1 绿色防控概念与内涵
1.1.1 绿色防控产生的背景
1.1.2 绿色防控概念
1.1.3 绿色防控实例应用效果
1.2 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
1.2.1 免疫诱抗技术
1.2.2 理化诱控技术
1.2.3 趋害避害技术
1.2.4 生物防治技术
1.2.5 生态控制技术
1.2.6 科学用药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2.1 形态学特征
2.2 鉴别特征及生活习性
2.3 生活史
2.4 天敌防治
2.5 微生物防治
2.6 转基因植物防治
2.7 化学防治
2.8 其他防治方法
2.8.1 检疫防治
2.8.2 物理机械防治
2.8.3 林业技术防治
2.8.4 昆虫不育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舞毒蛾分子靶标P450基因鉴定与功能分析
3.1 舞毒蛾P450家族基因特性分析
3.2 杨树次生物质对P450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杀虫剂对P450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P450家族基因对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响应功能分析
3.4.1 转基因技术鉴定舞毒蛾P450基因响应杀虫剂功能
3.4.2 RNAi技术鉴定舞毒蛾P450基因响应杨树次生物质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舞毒蛾分子靶标GST和Hsp功能分析
4.1 杨树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GST活性的影响
4.1.1 杨树次生物质对舞毒蛾GST活性的影响
4.1.2 杀虫剂对舞毒蛾GST活性的影响
4.1.3 杨树次生物质与杀虫剂联用对舞毒蛾GST活性的影响
4.2 杨树次生物质与杀虫剂对GST和Hsp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4.2.1 杨树次生物质对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4.2.2 杨树次生物质与溴氰虫酰胺联合作用对GST基因表达的影响
4.2.3 甲萘威胁迫对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和对sm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4.2.4 甲萘威胁迫对舞毒蛾DnaJ1基因表达的影响
4.2.5 甲萘威对舞毒蛾Hsp23-like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舞毒蛾GST家族基因响应次生物质胁迫功能分析
4.3.1 RNA沉默效率检测
4.3.2 GST基因沉默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4.3.3 GST基因沉默舞毒蛾对杨树次生物质响应分析
4.4 舞毒蛾Hsp家族基因响应杀虫剂胁迫功能分析
4.4.1 Hsp23-like沉默效率分析
4.4.2 Hsp23-like沉默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4.4.3 Hsp23-like沉默对舞毒蛾幼虫体重的影响
4.4.4 Hsp23-like沉默对舞毒蛾营养利用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舞毒蛾分子靶标GPCR家族基因鉴定和功能分析
5.1 GPCR家族基因克隆及特性分析
5.1.1 长寿基因特性分析
5.1.2 眼白化病Ⅰ型基因特性分析
5.1.3 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特性分析
5.1.4 性肽受体基因特性分析
5.1.5 鞣化激素基因特性分析
5.2 GPCR家族基因发育和组织特异性分析
5.2.1 长寿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
5.2.2 眼白化病Ⅰ型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
5.2.3 鞣化激素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
5.2.4 DHR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
5.2.5 SPR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分析
5.3 长寿基因响应逆境胁迫的功能分析
5.3.1 长寿基因对杀虫剂的胁迫响应
5.3.2 RNAi介导长寿基因的功能分析
5.3.3 转基因果蝇介导长寿基因的功能分析
5.4 眼白化病Ⅰ型基因响应杀虫剂胁迫的功能分析
5.4.1 眼白化病Ⅰ型基因对杀虫剂的胁迫响应
5.4.2 RNAi介导的眼白化病Ⅰ型基因的功能研究分析
5.4.3 异源表达眼白化病Ⅰ型基因功能分析
5.4.4 眼白化病Ⅰ型基因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功能分析
5.5 鞣化激素基因参与翅形成的功能分析
5.6 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调控逆境胁迫的功能分析
5.6.1 逆境胁迫对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5.6.2 RNAi介导舞毒蛾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功能分析
5.7 SPR基因参与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功能分析
5.7.1 SPR沉默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5.7.2 SPR沉默对舞毒蛾幼虫逆境胁迫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舞毒蛾分子防控产品研发与应用研究展望
6.1 害虫分子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6.2 表达舞毒蛾CYP6B53基因dsRNA杨树抗虫性分析
6.2.1 构建表达CYP6B53dsRNA转基因山新杨的品系
6.2.2 转基因山新杨的qRT-PCR分析
6.2.3 转基因山新杨对舞毒蛾幼虫CYP6B53转录水平的影响
6.2.4 表达CYP6B53dsRNA的转基因山新杨增强对舞毒蛾幼虫的抗性
6.3 RNA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6.4 基因编辑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