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概述
1.2 轧制力和形状数学模型的解析方法
1.2.1 工程法
1.2.2 滑移线法
1.2.3 能量法
1.3 屈服准则简介
1.3.1 最大切应力准则
1.3.2 弹性应变能准则
1.3.3 双剪应力屈服准则
1.3.4 平均屈服(MY)准则
1.3.5 几何中线屈服准则
1.3.6 等面积屈服准则
1.3.7 等周长屈服准则
1.3.8 几何逼近屈服准则
1.4 板带轧制力和形状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1.4.1 立轧轧制力和形状参数计算模型
1.4.2 平轧宽展计算模型
1.4.3 精轧轧制力计算模型
1.4.4 冷轧轧制力计算模型
1.4.5 变厚度轧制力计算模型
参考文献
2 流函数法解析立轧形状和轧制力模型
2.1 立轧变形特点
2.2 平面流函数法在立轧正弦函数狗骨模型的应用
2.2.1 正弦函数狗骨数学模型的建立
2.2.2 平面流函数法构建立轧速度场
2.2.3 立轧总功率泛函的数值解
2.2.4 立轧总功率泛函的解析解
2.3 双流函数法在立轧三次曲线狗骨模型的应用
2.3.1 三次曲线狗骨数学模型的构建
2.3.2 双流函数法建立立轧速度场
2.3.3 立轧总功率泛函的数值解
2.3.4 立轧总功率泛函的解析解
2.4 立轧狗骨形状和力能参数的验证与分析
2.4.1 形状参数验证与分析
2.4.2 力能参数验证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三维速度场解析平轧宽展数学模型
3.1 矩形板坯平轧力能和形状模型建立
3.1.1 三维速度场的构建
3.1.2 平轧总功率泛函的构建
3.1.3 力能参数验证
3.1.4 形状参数验证与分析
3.1.5 加权系数分析
3.2 狗骨形板坯平轧回展模型
3.2.1 有限元分析立轧狗骨回展
3.2.2 BP神经网络优化狗骨回展参数
3.2.3 狗骨回展模型的构建
3.3 立平轧总宽展预测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指数速度场解析精轧轧制力数学模型
4.1 指数速度场的建立
4.2 精轧总功率泛函构建
4.2.1 内部塑性变形功率
4.2.2 共线矢量内积求解摩擦功率
4.2.3 入口剪切功率
4.2.4 总功率泛函与应力状态影响系数
4.2.5 精轧力臂系数的选取
4.3 精轧轧制参数验证与分析
4.3.1 轧制力能参数验证
4.3.2 工艺参数对中性面位置的影响
4.3.3 工艺参数对应力状态影响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弹塑性理论解析冷轧力能参数数学模型
5.1 冷轧弹性区轧制力模型
5.2 冷轧塑性区轧制力模型
5.2.1 双曲正弦速度场构建
5.2.2 内部塑性变形功率泛函
5.2.3 剪切功率泛函
5.2.4 摩擦功率泛函
5.2.5 张力功率泛函
5.2.6 总功率泛函最小化
5.2.7 冷轧力臂系数模型
5.3 轧制参数模型验证与分析
5.3.1 力能参数验证与分析
5.3.2 中性面位置的变化规律
5.3.3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的变化规律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连续变厚度过程的轧制力数学模型
6.1 连续变厚度轧制技术应用
6.1.1 中厚板MAS轧制
6.1.2 热轧制备LP钢板
6.1.3 冷连轧中动态变规格
6.1.4 冷轧差厚板
6.2 变厚度轧制弹性变形区轧制力模型构建
6.2.1 增厚轧制弹性变形区的轧制力计算
6.2.2 减薄轧制弹性变形区的轧制力计算
6.3 变厚度轧制塑性变形区速度场构建
6.4 增厚轧制塑性变形区总功率泛函
6.4.1 内部塑性变形功率
6.4.2 入口与出口的剪切功率
6.4.3 摩擦功率
6.4.4 张力功率
6.4.5 总功率泛函最小化
6.5 减薄轧制塑性变形区总功率泛函
6.6 变厚度轧制参数模型验证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