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溯中国传统理想场所空间“桃花源”的形成、流变与发展,厘清“桃花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范式的建筑学意义,并探讨其导向的具体设计策略,之后思考在这种范式的基础上展开当代住区演绎设计的可能性。
本书主要包含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对桃花源作为一个自然空间范式的思考,通过探讨原初桃花源的形成、桃花源在时空上的演变与内涵的“异变”,以及其不变的本质内涵,发掘出桃花源的建筑学意义;中篇基于当代与桃花源相关的建筑、艺术、文学、聚落实践,以及与桃花源类似的理想人居环境的设计分析,反思并借鉴其设计策略;下篇是对桃花源作为未来理想住区的可能性的思考,从流动的现代性出发,思考桃花源对人身体和心灵的锚固作用,从共同体角度提出了“主题型住区”这一全新的设计理念,并以教学设计为例展开了深入探索,发掘主题型住区的多元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