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阳能建筑热利用原理与方法(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309139
  • 作      者:
    作者:王登甲//刘艳峰//陈耀文|责编:张文胜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太阳能是推动建筑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化运行最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富集特征、独特的建筑类型及用能规律,本书编写组聚焦建筑中太阳能热利用原理、方法与技术体系,开展了近20年的深入研究,筛选并科学凝练成果形成本书。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被动式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描述了技术适宜性及设计原则、太阳能建筑通风蓄热原理、太阳能建筑动态热负荷计算方法等;在主动式太阳能供暖方面,重点阐述了太阳能高效集热原理与技术、太阳能蓄热系统设计方法、太阳能供暖组合热源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整体优化匹配方法及软件工具等。 本书旨在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暖通空调、建筑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参考用书,同时也适用于从事低碳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综合能源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
1.2 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现状
1.3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基础条件
1.3.1 我国太阳辐照分布规律
1.3.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区
1.3.3 我国太阳能资源与建筑用能需求
1.4 太阳能建筑热利用技术原理与分类
1.4.1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利用技术
1.4.2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热利用技术
1.5 我国太阳能建筑热利用技术发展历程
1.6 太阳能建筑热利用技术应用要点
1.7 本书撰写思路与主要内容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及设计原则
2.1 概述
2.2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划分
2.2.1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划分指标
2.2.2 适宜性区域划分方法及结果
2.3 青藏高原居住建筑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设计
2.3.1 应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热环境分析
2.3.2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设计策略
2.4 西北乡域中小学教学建筑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宜性设计
2.4.1 基于供暖温度需求下的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用性
2.4.2 基于供暖时间需求下的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适用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蓄热通风原理与方法
3.1 概述
3.2 多孔渗透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
3.2.1 多孔渗透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构成及工作原理
3.2.2 多孔渗透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热性能评价指标
3.2.3 多孔渗透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热性能
3.2.4 建筑新风量与热负荷的关系
3.2.5 多孔渗透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室内热环境
3.3 外置玻璃盖板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
3.3.1 外置玻璃盖板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物理模型
3.3.2 外置玻璃盖板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热性能
3.3.3 外置玻璃盖板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室内热环境
3.3.4 外置玻璃盖板型太阳能新风预热供暖墙应用分析
3.4 新型集成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
3.4.1 新型集成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构造
3.4.2 新型集成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尺寸
3.4.3 新型集成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安装步骤
3.4.4 新型集成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节能效果
3.5 太阳能热风蓄热楼板供暖系统
3.5.1 太阳能热风蓄热楼板供暖系统物理模型
3.5.2 太阳能热风蓄热楼板闭式系统蓄放热特性
3.5.3 建筑能耗与集热器集热量的关系
3.5.4 太阳能热风蓄热楼板供暖系统室内热环境
3.6 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
3.6.1 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构造及工作原理
3.6.2 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蓄放热性能
3.6.3 多级相变太阳能通风吊顶参数优化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阳能建筑动态热负荷特性与简化计算方法
4.1 太阳能建筑关键传热构件传热量动态计算方法
4.1.1 直接受益式外窗动态热平衡设计方法
4.1.2 附加阳光间式被动式太阳房动态热平衡设计方法
4.1.3 集热蓄热墙式被动构件供热量简化计算方法
4.2 太阳能供暖房间动态热负荷计算简化方法的软件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阳能高效集热原理与技术方法
5.1 概述
5.2 平板集热器热损失特征及沿海拔修正计算方法
5.2.1 不同海拔地区平板集热器总热损失规律
5.2.2 不同海拔地区平板集热器总热损失修正计算方法
5.3 大尺寸平板集热器集热原理及热性能
5.3.1 大尺寸平板集热器热过程理论
5.3.2 大尺寸与常规并联平板集热器热性能对比
5.3.3 常规并联平板集热器热性能实验分析
5.3.4 大尺寸平板集热器地区适用特性
5.4 强化对流型平板空气集热器集热原理及优化设计
5.4.1 强化对流型平板空气集热器数理模型
5.4.2 强化对流型平板空气集热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4.3 强化对流型平板空气集热器性能实验测试
5.4.4 强化对流型平板空气集热器地区适用特性
5.5 双温相变平板集热器集热原理与优化
5.5.1 双温相变平板集热器物理模型
5.5.2 双温相变平板集热器冻害评价指标
5.5.3 双温相变平板集热器蓄放热过程
5.5.4 双温相变平板集热器性能分析
5.6 过冷相变蓄能平板集热器集热原理
5.6.1 过冷相变蓄能平板集热器传热模型
5.6.2 过冷相变蓄能平板集热器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5.6.3 相变材料特性对过冷相变蓄能平板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
5.6.4 过冷相变蓄能平板集热器地区适用特性
5.7 U形相变结构真空管集热器集热原理及性能优化
5.7.1 U形相变结构真空管集热器数理模型
5.7.2 U形相变结构和传统无相变真空管集热器热性能对比
5.7.3 U形相变结构真空管集热器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太阳能集热系统热力水力特性及设计方法
6.1 概述
6.2 太阳能集热系统过热特性及防过热机理
6.2.1 太阳能集热系统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