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燕赵名医学术经验荟萃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92818
  • 作      者:
    编者:付婷婷//武淑娟|责编:郭青丽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燕赵名医学术经验荟萃》通过梳理燕赵大地上涌现出的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燕赵医学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充实、发展与完善的,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防治疾病经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提高。本书是“燕赵名家学术思想及名方应用”特色课程的配套教材,该课程是中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诊疗技能。通过《燕赵名医学术经验荟萃》的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中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继续钻研中医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秦越人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秦越人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难经》对脉学的贡献
二、《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第二章 韩祗和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韩祗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发明伏阳温病,增列辛凉解表
二、发皇仲景之旨,条列阴黄证治
附:韩祗和医案四则
第三章 刘完素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开创“玄府气液说”
二、刘完素的温补观
三、杂病证治经验
四、名方应用
附:今人应用刘完素名方医案四则
第四章 张元素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脏腑辨证说
二、遣药制方论
三、辨治中风的经验
附:今人应用张元素名方医案四则
第五章 李杲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李杲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创立脾胃学说
二、重视内伤病证
附:李杲医案三则
第六章 王好古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王好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阴证论
二、三焦论
三、伤寒学的成就
附:王好古医案四则
第七章 罗天益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罗天益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发扬李果的脾胃学说
二、泻热除寒,创立三焦辨证
三、针灸学术特色
四、因时制宜的治疗思路
五、遣药用方特点
六、罗天益的临证治疗特点
附:罗天益医案四则
第八章 窦默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窦默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精研经络腧穴
二、发展刺灸方法
附:今人应用窦默经验医案三则
第九章 王清任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王清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
二、以气血为治病要诀
附:今人应用王清任名方医案四则
第十章 张锡纯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阐发大气理论,重视从肝论治
二、辨治妇科病证,善调冲脉脾肾
三、论治脑病诸候,汇通中西理论
四、用药味少量重,擅长中西并用
附:张锡纯医案七则
第十一章 袁鹤侪
第一节 生平著作
第二节 袁鹤侪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精研伤寒,详论经方
二、切脉之法,执简驭繁
三、论治结石,调气和荣
四、治胃脘痛,要在肝脾
附:袁鹤侪医案三则
第十二章 岳美中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岳美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二、善治石淋,博采众方
三、开创老年医学,精研老年病诊治
四、临证遣方用药,法度严谨精详
附:岳美中医案四则
第十三章 萧龙友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萧龙友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重视医德医理,培养医学修养
二、临证四诊合参,最重问诊
三、立法准确灵活,老少治法各异
四、善用“育阴培本”之法治虚损
五、注重五志七情,形神并治
六、中西并用,博采众长
七、精研中药学,处方用药独到
附:萧龙友医莱四则
第十四章 施今墨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施今墨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立足实践,锐意创新
二、参合中西,西病中治
三、治外感,调度“清、解”
四、理胃肠,归纳十法
五、重气血,创立十纲
六、立新方,抗老强身
七、精组方,善用“药对”
附:施今墨医案四则
第十五章 孔伯华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孔伯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重视运气学说,提倡“六气皆从火化”说
二、注重湿热致病,总结出“肝热脾湿”说
三、热衷丹溪思想,发扬“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
四、注重人体之本,提出…肾为本中之本”的观点
五、重视脏腑辨证,提出辨证论治的“两纲六要”
六、用药偏主寒凉,善用成药鲜药
附:孔伯华医案四则
第十六章 汪逢春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
第二节 汪逢春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一、善治湿热,主张“轻可去实”
二、慢病调治,重视“后天之本”
三、古方新制,巧用名方左金丸
附:汪逢春医案四则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