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梳理与分析角色理论和边界理论,进一步论证并提出核心概念“角色外人际互动”,即“一种基于以往或当前工作角色关系的,非工作规范要求下的人际互动,这是组织成员通过调整或超越自身对角色的认知而发起或参与的互动活动”。本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归属需求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等,梳理工作绩效、工作激情、社会接纳、积极情绪、政治技能和关系型自我构念方面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角色外人际互动的概念、结构维度、测量工具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并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组织情境下“角色外人际互动”概念的内涵和结构维度是什么、如何测量?这是本书要回答的首要问题。第二,角色外人际互动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这种互动是否有某种正向的溢出效应,比如是否能够促进任务导向的角色内绩效和关系导向的人际公民行为?广义的互动虽被证实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前提,但角色外人际互动是从哪些路径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估或情感反应,进而引致员工最终的行为选择和绩效结果?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论证。第三,哪些边界条件会增强或替代角色外人际互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在中国组织情境中,本土文化对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认知及行为偏好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是否存在一些考虑文化特质等因素的边界条件能够调节角色外人际互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或方向?该问题也有待澄清。基于此,本书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