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第一章 情感的影像:侧重主体性的表达
第一节 口头文本与书写文献在影像表达中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东北边境民族生活的视觉化表达——以赫哲族街津口村为例
第三节 西南边境民族生活的视觉化表达——以吞达村和勐景来村为例
第四节 影像表达的多维叙事与时空重叠呈现
第五节 乡村的情感影像:作为一种本土化的艺术表达
第二章 族群的影像:侧重传承性的表达
第一节 技术影响下的民族文学与代际传承
第二节 《五朵金花》的影像呈现与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再生产
第三节 西北保安族花儿调研与撒拉玉尔的影像表达
第四节 花儿在公共语境中的叙事影像
第三章 时间的影像:侧重整体性的表达
第一节 “一国”的文化共享:《中国年俗》的民俗国家化过程
第二节 童年、故乡和春节:《中国年俗》的“三重想象”
第三节 民俗知识再现的艺术表述手法
第四节 纪录片解说词的叙事模式与文化传承理念
第四章 空间的影像:侧重多样性的表达
第一节 民族文学传统内在与外化的表达属性
第二节 佤族口头传统显化为景观与影像的“可看性”
第三节 沧源葫芦小镇的景观显化与空间美学
第四节 文旅融合下乡村景观“可看性”生产
第五节 特色小镇的民俗应用与影像表达
余论 “讲故事”的实践途径与趋势探讨
附录一 融合媒体与学术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附录二 新时代青年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十年磨一剑·写在后面的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