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自然地理概况
1.3 社会经济概况
2 河西绿洲概况
2.1 干旱区定义
2.2 绿洲的定义
2.3 绿洲的分类
2.4 绿洲学的提出
2.5 河西走廊绿洲范围
3 绿洲历史演变
3.1 绿洲变化研究进展
3.2 不同历史时期的走廊绿洲
3.3 现代时期的走廊绿洲
4 现代绿洲变化
4.1 引言
4.2 数据资料
4.3 研究方法
4.4 绿洲数量变化
4.5 绿洲空间变化
4.6 小结
5 绿洲演变的限制条件和驱动因素
5.1 数据资料
5.2 研究方法
5.3 绿洲限制条件
5.4 变化驱动力分析
5.5 小结
6 绿洲效应特征
6.1 引言
6.2 绿洲效应的研究
6.3 数据资料
6.4 研究方法
6.5 绿洲效应特征
6.6 小结
7 三维绿洲效应
7.1 引言
7.2 数据资料
7.3 研究方法
7.4 WRF模拟精度评价
7.5 温湿度场空间特征
7.6 风场特征
7.7 能量场特征
7.8 小结
8 绿洲效应影响因素
8.1 研究方法
8.2 绿洲规模对OEI的影响
8.3 地表温度对绿洲效应的影响
8.4 生物物理参数对OEI的影响
8.5 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对OEI的影响
8.6 小结
9 绿洲效应定量分解
9.1 IBPM模型
9.2 绿洲效应定量分解
9.3 反照率强迫
9.4 波文比强迫和地表通量强迫
9.5 IBPM典型应用
9.6 小结
10 结束语
10.1 主要结论
10.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