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3299690
  • 作      者:
    作者:黄祥勇//张玉华//牟天伟|责编:齐栋超//李文娟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分享·创生”教学研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改善学生学的状态、教师教的方式。“分享·创生”教学努力实现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听、看,到主动做、讲;学习方式由个体独学到团队共学;学习评价由单一对错到多元全面;学习效益由短效分数到长效发展的四个转变;最终落实“会学习、会合作、会表达、会评价、会习得”的五会培育。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分享·创生”教学的内涵、特征、基本理念、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分享·创生”教学的形成过程;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分享·创生”教学研究的转向;第三章介绍了“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到第六章论述“分享·创生”教学的概述、基本理念、教学范式等;第七章介绍了“分享·创生”教学的学习单设计;第八章以课型分类呈现了技术融合下的“分享·创生”教学的典型课例。“分享·创生”基本理念契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克服现实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和“顽症”。本书提出的“分享·创生”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的,按照“问题-对话-评价-重构”的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本质上与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基于课堂的问题提出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欠佳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评价相对分离
四、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接受方式碎片化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第二节 回归课堂的课题引领
一、立足课堂的问题解决
二、高于课堂的成果提炼
三、回归课堂的实践指导
第三节 超越课堂的深入研究
一、揭示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内涵
二、揭示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意义
三、对典型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 教学论的转向:从“教”走向“学”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教”走向“学”
一、教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二、学生的“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 怎么样从“教”走向“学”
一、主动发展的激励性维度
二、问题解决的发展性维度
三、评价调节的反思性维度
第三节 从“怎样学”到“怎样教”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学生活动的组织原则
三、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分享意识
第三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社会学基础
一、对话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二、“分享·创生”教学中的对话哲学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三、对话式教育理论
第四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界定
一、“分享·创生”教学的定义
二、“分享·创生”教学的内涵
第二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特征
一、“分享·创生”教学是一种以“为学而教”的教学
二、“分享·创生”教学是使学生“会学”的教学
三、“分享·创生”教学是学习单导航式的教学
四、“分享·创生”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
五、“分享·创生”教学是学生参与“教”的教学
六、“分享·创生”教学是整合“多元”方式的教学
第三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意义
一、为“分享·创生”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
二、为“分享·创生”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指导框架
三、为“分享·创生”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提供系列资源
四、为“分享·创生”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搭建桥梁
第五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一、一切为了学生
二、高度尊重学生
三、全面依靠学生
四、全面发展学生
第二节 “多元构建”的知识观
一、重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呈现的旁观者知识观
二、重视学生参与知识构建与生成的参与者知识观
三、重视既有“传承”又有“创生”的全息教学知识观
第三节 “深度理解”的教育观
一、深度理解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常态
二、深度理解的教学是反思性的教学
三、深度理解的教学是体验性的教学
第四节 “创新发展”的评价观
一、“创新发展”的评价观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创新发展”的评价观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的学习
三、“创新发展”的评价观是多元共存的评价观
第六章 “分享·创生”教学范式
第一节 “分享·创生”教学范式的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范式
二、什么是教学范式
三、什么是“分享·创生”教学范式
第二节 “分享·创生”教学范式的结构特征
一、内涵结构
二、基本理念
三、操作程序
四、教学原则
第三节 “分享·创生”教学范式的活动开展
一、共学组活动
二、互助组活动
三、“小老师”展示活动
第七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学习单设计
第一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学习单概念
一、学习单的含义
二、学习单在“分享·创生”教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学习单特征
一、整合性
二、主体性
三、开放性
四、导学性
第三节 “分享·创生”教学的学习单设计
一、学习单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单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学习单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 “分享·创生”教学的典型课例
第一节 技术融合下的“分享·创生”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优势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原则
三、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境
四、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新授课中的典型课例
一、概念新知课的基本结构
二、概念新知课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复习课中的典型课例
一、板块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二、板块复习课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讲评课中的典型课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