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法则
第一节 小儿生理特点
一、年龄分期
二、小儿不同年龄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三、小儿发病特点
第二节 小儿针灸治疗八法
一、补肾益髓法
二、宣肺解表法
三、泻热解毒法
四、健脾和中法
五、宁心安神法
六、醒脑开窍法
七、调督通脉法
八、制阳益阴法
第二章 针灸治疗儿科病证的处方规律
第一节 小儿针灸的处方特点
一、选穴少而精
二、所选腧穴相对集中
三、处方以四肢腧穴和耳穴、头穴为主
四、选择适应小儿特点的针灸方法
五、留针时间和疗程短
第二节 小儿针灸的选穴规律
一、对症定位,远近结合
二、辨证选穴,标本兼配
三、常见对症腧穴和特殊效穴的选配
第三章 针灸治疗儿科病证的常用腧穴定位
第一节 头颈部常用腧穴定位
第二节 胸腹部常用腧穴定位
第三节 背腰部常用腧穴定位
第四节 上肢部常用腧穴定位
第五节 下肢部常用腧穴定位
第六节 常用耳穴定位及主治
一、耳轮穴位
二、耳舟穴位
三、对耳轮穴位
四、三角窝穴位
五、耳屏穴位
六、对耳屏穴位
七、耳甲穴位
八、耳垂穴位
第七节 常用头穴国际标准线定位及主治
一、额区
二、顶区
三、颞区
四、枕区
第八节 腕踝针的定位及主治
一、腕部
二、踝部
第四章 儿科病证的刺法灸法特色
第一节 毫针毛刺法和半刺法
一、毛刺法
二、半刺法
三、毫针刺法注意事项
第二节 灸法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温针灸
四、灯火灸
五、注意事项
第三节 拔罐法
附:刺络拔罐法
第四节 头皮针抽提法
第五节 耳穴压丸法
第六节 三棱针、皮肤针刺法
一、三棱针刺法
二、皮肤针刺法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 皮内针法
第八节 穴位贴敷法
一、贴敷药物
二、药物制作
三、操作方法
第九节 穴位注射法
一、注射器具
二、常用药物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十节 电针法
第十一节 腧穴激光照射法
第十二节 腧穴埋线法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十三节 腕踝针法
第五章 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肺系疾病
一、感冒
二、支气管哮喘
三、肺炎喘嗽
四、咳嗽
第二节 脾胃疾病
一、泄泻
二、食积
三、疳证
四、厌食
五、呕吐
六、单纯性肥胖
第三节 神志疾病
一、儿童多动症
二、抽动障碍
三、智力低下
四、夜啼
五、遗尿
六、夜游症
七、考场综合征
八、自闭症
第四节 时行疾病
一、风疹
二、腮腺炎
三、百日咳
四、小儿麻痹症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
六、手足口病
第五节 皮肤疾病
一、湿疹
二、荨麻疹
三、带状疱疹
第六节 五官疾病
一、口疮
二、流涎症
三、假性近视
四、过敏性鼻炎
五、咽喉肿痛
六、目赤肿痛
七、聤耳
第七节 脑病
一、脑性瘫痪
二、脑积水
三、惊厥
四、癫痫
第八节 其他疾病
一、盗汗
二、小儿夏季热
三、性早熟
四、面瘫
五、鞘膜积液
第六章 针灸治未病
第一节 肺卫不固
一、概述
二、易感疾病
三、治法
四、养护调摄
五、针灸干预优势分析
第二节 脾胃薄弱
一、概述
二、易感疾病
三、治法
四、养护调摄
五、针灸干预优势分析
第三节 精神怯懦
一、概述
二、易感疾病
三、治法
四、养护调摄
五、针灸干预优势分析
第四节 智力落后
一、概述
二、影响因素
三、治法
四、养护调摄
五、针灸干预优势分析
第五节 生长缓慢
一、概述
二、影响因素
三、治法
四、养护调摄
五、针灸干预优势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