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谋事与成事(可协商命运观研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77000
  • 作      者:
    作者:常保瑞|责编:李静//雷锋莉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关于可协商命运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著作。可协商命运观是指个体相信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对自己限制的同时,依然认为个体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发挥个人能动性而与命运进行协商,最终得到希望的社会结果。本书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可协商命运观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探索了可协商命运观在日常生活领域、组织领域、健康领域和学术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本书稿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中个体生活信念的形成和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理论背景与问题意识
第1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
1 命运观的文献综述
2 可协商命运观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3 控制感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4 可协商命运观与控制感的相关研究
5 次级控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6 与可协商命运观相关的理论假说
第2章 问题提出和总体研究设计
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2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
3 核心研究变量界定
4 总体研究假设
5 研究意义
第二编 研究设计:可协商命运观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影响
第3章 可协商命运观的优势效应
1 研究1a大学生被试中可协商命运观的优势效应
2 研究1b其他成人被试中可协商命运观的优势效应
第4章 可协商命运观的形成条件及其社会适应性结果
1 研究2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三编 可协商命运观的前因变量——社会限制
第5章 社会经济地位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3a社会经济地位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2 研究3b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协商命运观的中介作用检验
第6章 居所流动性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4a实际居所流动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2 研究4b想象的居所流动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第7章 社会压力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5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8章 挫折感对可协商命运观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6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四编 可协商命运观的后果变量——社会适应性结果
第9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7a可协商命运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 研究7b可协商命运观影响主观幸福感: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第10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8实验目的和假设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11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9研究目的和假设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12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创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研究10a潜在创业者的可协商命运观对创新行为的研究及机制
3 研究10b可协商命运观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第13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1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14章 可协商命运观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1 研究12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结果
3 讨论
第15章 死亡凸显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可协商命运观的作用
1 引言
2 死亡凸显的概念、理论与测量
3 生命意义寻求的概念、理论与测量
4 可协商命运观的概念、理论与测量
5 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6 问题提出
7 研究13a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8 研究13b实验法验证生命意义寻求在死亡凸显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
9 研究13c实验法验证生命意义寻求在死亡凸显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10 总讨论
第五编 讨论与展望
第16章 总讨论
1 讨论
2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3 本研究的贡献
第17章 研究结论
1 可协商命运观的优势效应和形成条件及其社会适应性结果
2 社会限制是影响可协商命运观的社会因素
3 可协商命运观影响社会适应性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