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通--文心雕龙的批评方法/中华字文化大系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7243545
  • 作      者:
    作者:朱晓骢|责编:白绍华|总主编:李建中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什么是关键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关键词是语言存在的核心词,它们虽然数量有限,但创生于文化的起源时期,随着时间不断扩展演变,从核心词中派生、演化出大量词语,核心词也依旧活跃在现今语境之中.具有深厚的内涵与强大的生命力。以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和线索进行文学研究,除了能对研究对象有进一步深入探索外,也可由极具生命力的关键词入手,探寻关键词背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民族特色。然而,以某一关键词总结《文心雕龙》的批评方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选择此字而非他字?这一字与《文心雕龙》的批评方法有什么联系?因此,在总括《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前,实有必要对“通”这一关键词进行字义梳理和内涵阐释,并对其与《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这是本书第一章着力解决的问题。本书第二章至第五章论述《文心雕龙》批评方法,第二章以“通其不通”为脉络,主要探讨刘勰行文之志、问题意识与对批评方法形成的影响。第三章以“古今贯通”为主题,探讨《文心雕龙》溯源法的内涵、理论来源、形态与特征。第四章以“圆照博通”为主题,探讨《文心雕龙》博观法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之中的具体应用与特征。第五章以“执正兼通”作为关键词,主要探讨《文心雕龙》折衷法的内涵及其“执正以驭奇”和“兼解以俱通”两大特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以“通”作为关键词
第一节 为“通”释名
第二节 元典中“通”的深厚内涵
第三节 以“通”释《文心雕龙》的批评方法
第二章 通其不通:刘勰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 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第二节 各照隅隙,鲜观衢路
第三节 多欲练辞,莫肯研术
第四节 秉持一道与善兼众术
第三章 古今贯通:溯源法
第一节 溯源法的释名彰义
第二节 溯源法的形态与应用
第三节 溯源法的主轴意识
第四章 圆照博通:博观法
第一节 博观法的释名彰义
第二节 心观与虚静:创作的博观
第三节 六观与深识:鉴赏的博观
第五章 执正兼通:折衷法
第一节 折衷法的释名彰义
第二节 执正以驭奇:折衷法的圆心
第三节 兼解以俱通:折衷法的通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