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岸带硫的概述
1.1 硫的功能和危害
1.1.1 硫的功能
1.1.2 硫的危害
1.2 硫的测定方法
1.2.1 水体中硫的测定方法
1.2.2 沉积物中硫的测定方法
1.2.3 大气中硫的测定方法
1.3 海岸带硫的赋存形态
1.3.1 海岸带水体中硫的赋存形态
1.3.2 海岸带沉积物中硫的赋存形态
1.3.3 海岸带大气中硫的赋存形态
1.4 海岸带硫的环境行为
1.4.1 海岸带水体中硫的环境行为
1.4.2 海岸带沉积物中硫的环境行为
1.4.3 海岸带大气中硫的环境行为
1.4.4 海岸带硫的循环
参考文献
第2章 海岸带无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2.1 入海河流无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2.1.1 入海河流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1.2 入海河流无机硫的形态与分布
2.1.3 入海河流无机硫的转化机制
2.2 河口无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2.2.1 河口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2.2 河口无机硫的形态与分布
2.2.3 河口无机硫的转化机制
2.3 近海无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2.3.1 近海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3.2 近海无机硫的形态与分布
2.3.3 近海无机硫的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第3章 海岸带有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3.1 入海河流有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3.1.1 入海河流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3.1.2 入海河流有机硫的形态与分布
3.1.3 入海河流有机硫的转化机制
3.2 河口及近海有机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3.2.1 河口及近海间隙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3.2.2 河口及近海有机硫的形态与分布
3.2.3 河口及近海有机硫的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第4章 海岸带沉积物中硫、铁、磷循环的耦合机制
4.1 沉积物中硫、铁、磷的耦合循环
4.1.1 沉积物中铁的环境行为
4.1.2 沉积物中磷的环境行为
4.1.3 沉积物中硫、铁、磷的耦合关系
4.2 盐度对沉积物中硫、铁、磷循环的影响
4.2.1 不同盐度下硫、铁、磷的分布特征
4.2.2 高盐度胁迫下硫铁形成机制
4.2.3 高盐度胁迫下硫铁磷耦合机制
4.3 潮汐对沉积物中硫、铁、磷循环的影响
4.3.1 潮汐交替下硫、铁、磷的分布特征
4.3.2 潮汐交替下硫铁磷耦合机制
4.4 季节变化对沉积物中硫、铁、磷循环的影响
4.4.1 沉积物中硫、铁、磷的季节性变化
4.4.2 季节变化下硫铁磷耦合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章 海岸带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的耦合机制
5.1 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的耦合
5.1.1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5.1.2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
5.1.3 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的耦合关系
5.2 溶解氧对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耦合机制的影响
5.2.1 不同溶解氧浓度下沉积物中无机硫的形态变化
5.2.2 不同溶解氧浓度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变化
5.2.3 不同溶解氧浓度下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的耦合关系
5.3 扰动强度对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耦合机制的影响
5.3.1 不同扰动强度下沉积物中无机硫的形态变化
5.3.2 不同扰动强度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变化
5.3.3 不同扰动强度下沉积物中硫与重金属的耦合关系
5.4 有机质对沉积物中硫与典型重金属耦合机制的影响
5.4.1 不同有机质含量下沉积物中无机硫的形态变化
5.4.2 不同有机质含量下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变化
5.4.3 不同有机质含量下底泥中硫与重金属的耦合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硫污染防治技术
6.1 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去除技术
6.1.1 恶臭控制技术工艺介绍
6.1.2 不同除臭系统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去除效果
6.1.3 不同除臭工艺比较
6.2 水体中硫化物的去除技术
6.2.1 水体中硫化物的去除方法
6.2.2 水体中硫化物的矿化去除
6.3 烟气脱硫技术
6.3.1 SO2控制技术
6.3.2 赤泥与矿井废水脱硫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第7章 硫介导的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7.1 硫化物/硫氧化合物介导的物理/化学水处理技术
7.1.1 硫化沉淀技术
7.1.2 硫代硫酸钠还原脱氯技术
7.1.3 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7.1.4 硫酸盐沉淀技术
7.2 FeSx介导的氧化/还原技术
7.2.1 FeS有氧氧化
7.2.2 FeSx还原技术
7.2.3 FeSx催化的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7.2.4 硫化纳米零价铁
7.3 硫自养反硝化脱氮
7.3.1 单质硫自养反硝化
7.3.2 硫化物自养反硝化
7.3.3 硫代硫酸盐自养反硝化
7.3.4 硫自养反硝化耦合工艺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