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出庇护--社会转型期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
0.00     定价 ¥ 9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4294982
  • 作      者:
    作者:杜伟泉|责编:鲁从阳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对“庇护体制”的内涵、生成与变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论证,为后续分析国企子弟的命运提供了宏观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从儿时生活、教育经历、职业发展、地位认同四个方面描述与论证了三代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并进行代际比较。 本书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将国企子弟的命运置于“庇护体制”变迁的宏观背景,构建了“结构—能动性”这一理论框架,用以解释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国企子弟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本书认为,在市场转型宏观背景和行业发展的中观背景下,国企职工家庭及国企子弟一方面受到“结构”因素的巨大约束,这种结构形塑了国企子弟的惯习;我们也不能忽视国企子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选择接受教育和职业时,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构—能动性”共同形塑了国企子弟的生命历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国有企业及国企子弟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设计
第二章 国企庇护体制的内涵、生成与变迁
第一节 国企庇护体制的内涵
一、国企庇护体制的内涵
二、国企庇护体制的表现
第二节 国企庇护体制的生成
一、国企庇护体制生成的历史脉络
二、国企庇护体制存在的必然性
三、国企庇护体制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国企庇护体制的变迁
一、国企庇护体制变迁的必然性
二、国企庇护体制如何变迁
三、国企庇护体制变迁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一代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
第一节 完全福利保障的生活境况
一、住房条件简陋狭窄
二、生活质量总体不高
三、社会福利供给丰富
四、大家庭式的熟人社会
第二节 符合单位期待的教育安排
一、教育期待普遍较低
二、教养方式以德为先
三、求学过程历经曲折
第三节 继承父业为主的职业选择
一、择业以继承父业为主
二、工作满意度总体下滑
三、职业流动一波三折
四、下岗带来多重冲击
第四节 社会地位及其认同的下移
一、主观社会地位降低
二、群体身份认同淡化
三、代际地位向下流动
第四章 第二代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
第一节 完全福利制逐步瓦解下的生活境况
一、住房供给向市场化转型
二、物质生活水平逐步下滑
三、企业办福利开始削减
四、熟人社会走向瓦解
第二节 迈向社会阶层地位跃升的教育安排
一、教育期待逐步提高
二、教养方式由粗向细
三、学业成就明显提升
第三节 从继承父业到自谋出路的职业选择
一、就业庇护趋于消失
二、工作满意度因人而异
三、职业流动趋于频繁
第四节 社会地位的分化与地位认同的淡化
一、主观社会地位分化
二、身份认同明显淡化
三、代际地位流动剧烈
第五章 第三代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
第一节 完全福利制式微下的生活境况
一、家庭住房走向商品化
二、单位福利功能萎缩
三、生活质量相对下滑
四、人际关系趋于开放
第二节 资源不足与竞争激烈的教育经历
一、教育资源优势消失
二、教育期待普遍较高
三、教养方式趋于民主
四、教育获得大幅提升
第三节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职业选择
一、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
二、职业获得走向市场化
三、工作满意度更加个性化
四、职业流动更频繁主动
第四节 主观社会地位体验日益多元化
一、个体体验影响生活满意度
二、主观社会地位有升有降
三、群体身份认同复杂多元
四、代际身份传承较为少见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三代国企子弟命运与抉择的代际比较
一、儿时生活:生活质量相对下滑
二、教育经历:父母期待不断提高
三、职业发展:从继承父业到多元选择
四、身份认同:从以厂为荣到认同消解
第二节 庇护体制变迁:理解国企子弟命运的钥匙
一、庇护体制变迁对国企子弟的影响
二、结构—能动性:国企子弟流动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对国企子弟群体的相关讨论
一、对国企子弟群体身份再认识
二、庇护体制变迁的长期影响
三、从“学做工”到“不做工”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一览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