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对“庇护体制”的内涵、生成与变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论证,为后续分析国企子弟的命运提供了宏观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从儿时生活、教育经历、职业发展、地位认同四个方面描述与论证了三代国企子弟的命运与抉择,并进行代际比较。
本书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将国企子弟的命运置于“庇护体制”变迁的宏观背景,构建了“结构—能动性”这一理论框架,用以解释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国企子弟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本书认为,在市场转型宏观背景和行业发展的中观背景下,国企职工家庭及国企子弟一方面受到“结构”因素的巨大约束,这种结构形塑了国企子弟的惯习;我们也不能忽视国企子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选择接受教育和职业时,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构—能动性”共同形塑了国企子弟的生命历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