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前言
1.偏瘫康复的基本观点
1.1 早期康复的观点
1.2 评价与治疗相结合的观点
1.2.1 评价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1.2.2 评价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2.3 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反馈关系
1.3 对偏瘫患者进行全面分析的整体观点
1.4 多专业合作全面康复的观点
1.5 偏瘫的本质是运动模式发生质变的观点
1.5.1 对偏瘫本质的认识
1.5.2 弛缓阶段的特点(第Ⅰ阶段)
1.5.3 痉挛阶段的特点(第Ⅱ阶段)
1.5.4 上肢联带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Ⅲ阶段)
1.5.5 下肢联带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Ⅲ阶段)
1.5.6 上肢部分分离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Ⅳ阶段)
1.5.7 下肢部分分离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Ⅳ阶段)
1.5.8 上肢分离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Ⅴ阶段)
1.5.9 下肢分离运动阶段的特点(第Ⅴ阶段)
1.5.10 正常阶段的特点(第Ⅵ阶段)
2.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
2.1 痉挛
2.2 联合反应
2.3 代偿动作
2.4 上肢联带运动
2.5 下肢联带运动
2.6 紧张性迷路反射
2.7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2.8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2.9 阳性支持反射
2.10 交叉性伸展反射
2.11 抓握反射
2.12 平衡障碍
2.13 感觉障碍
3.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4.床上训练法
5.坐位训练法
6.从坐位到立位训练法
7.步行训练法
8.上肢功能训练法
9.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附录一 体表解剖学名词图解
附录二 运动解剖学名词图解
附录三 本书医学名词俗语解释
附录四 偏瘫康复支具和训练用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