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向家坝工程水工钢闸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
0.00     定价 ¥ 11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603300
  • 作      者:
    作者:高鹏|责编:彭新岸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深入研究了向家坝水电站导流底孔封堵施工技术,对于水工钢闸门启闭这一问题,提出了液压提升启闭这种与传统的卷扬机启闭不同的新方案,并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设计路线、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水电站导流底孔和导流洞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研究项目的工程背景及项目的提出
1.1 研究项目的工程背景
1.1.1 工程简介
1.1.2 施工导流
1.1.3 下闸蓄水
1.1.4 导流系统布置
1.2 项目的提出
1.2.1 技术方案变更的必要性
1.2.2 钢绞线液压提升方案可行性分析
1.2.3 项目目标
1.3 项目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1.4 经济社会效益和技术进步
第2章 导流底孔封堵施工方案比选研究
2.1 导流程序概述
2.1.1 施工导流底孔介绍
2.1.2 导流底孔设计参数
2.1.3 导流底孔下闸时向下游供水方案
2.2 闸门启闭方案研究
2.2.1 底孔闸门启闭操作的边界条件分析
2.2.2 启闭设备方案比选及设备选型研究
2.2.3 安装与拆除方案比选研究
2.2.4 技术经济性能分析
2.3 结论
第3章 导流底孔流激振动及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3.1 运行工况概述
3.1.1 正常运行工况
3.1.2 事故运行工况
3.2 试验目的及研究内容
3.2.1 试验目的
3.2.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模型相似率
3.3.2 模型材料
3.3.3 模型设计与制作
3.3.4 测点布置及测量仪器
3.4 闸门动力特性试验
3.5 流激振动试验
3.5.1 试验工况与试验条件
3.5.2 液压启闭下试验成果及分析
3.5.3 卷扬机启闭下试验成果及分析
3.6 结论与建议
第4章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设计及安全性研究
4.1 方案概述
4.2 研究内容
4.2.1 研究的必要性
4.2.2 研究的边界条件
4.2.3 研究的具体内容
4.3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
4.3.1 装置原理
4.3.2 封堵门闸门下放液压提升装置配置
4.4 支撑结构设计及分析计算
4.4.1 总体设计
4.4.2 提升塔架结构布置
4.4.3 塔架结构计算
4.4.4 计算模型与结果
4.4.5 总结
4.5 上吊点提升梁结构局部计算
4.5.1 上吊点提升梁结构概况
4.5.2 上吊点提升梁结构有限元模型
4.5.3 计算结果
4.5.4 总结
4.6 下吊点结构局部计算
4.6.1 下吊点结构概况
4.6.2 下吊点结构有限元模型
4.6.3 计算结果
4.6.4 总结
4.7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安全性能分析与试验
4.7.1 提升对象(闸门)
4.7.2 钢绞线
4.7.3 锚夹片
4.7.4 上下锚具
4.7.5 底锚
4.7.6 提升油缸故障分析
4.7.7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
4.7.8 通信网络
4.7.9 主机故障
4.7.10 传感器系统故障
4.7.11 系统误差分析
4.8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抗振性能分析与试验
4.8.1 闸门振动仿真分析
4.8.2 系统抗振试验
4.9 结 论
第5章 真机试验方案设计及成果
5.1 真机试验背景
5.2 真机试验目的
5.3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备配置及试验成果
5.3.1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选配
5.3.2 钢绞线液压提升装置布置
5.4 试验流程(下闸程序)
5.4.1 试验组织
5.4.2 试验前准备
5.4.3 试验流程
5.5 试验成果记录
5.5.1 试验大纲记录
5.5.2 闭门过程数据记录及分析
5.5.3 启门过程数据记录及分析
5.6 结论与展望
5.7 水力学原型观测试验
5.8 试验综述及泄流形态
5.9 闸门结构动水压力特征
5.9.1 闸门结构时均动水压力特征
5.9.2 闸门结构水流脉动压力特征
5.9.3 振动加速度特征
5.10 封堵门槽空化空蚀特性试验
5.11 结论及建议
5.11.1 结论
5.11.2 建议
第6章 导流底孔下放施工及工程评价
6.1 下闸总体方案简述
6.1.1 第一阶段,1~5号底孔同时下闸,水库蓄水
6.1.2 第二阶段,6号底孔下闸泄水
6.1.3 第三阶段,6号底孔与1~10号中孔泄水转换及联合调度
6.1.4 第四阶段,1~10号中孔调控泄水、水库蓄水
6.1.5 第五阶段,1~10号中孔泄水调控,维持初期蓄水位354m
6.2 施工过程
6.3 设备运行状况
6.3.1 设备运行时间
6.3.2 设备运行状况
6.4 下放结果及分析
6.4.1 设备运行速度
6.4.2 启闭载荷
6.4.3 振动与噪声
6.5 结论
第7章 研究成果及应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