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沙江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实践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602204
  • 作      者:
    编者:樊启祥//王小明|责编:于军琴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回顾了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历程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重点以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为主,总结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理论、技术研发和管控模式等方面开展的实践与创新工作,阐述了金沙江下游绿色水电开发理念及当下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举措。本书旨在总结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经验,以供水电建设开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参考或借鉴。今后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进一步和谐发展,水电开发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 本书共分9章,第1章概括介绍了我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以及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第2章介绍了三峡集团绿色水电理念及践行措施;第3章介绍了在面对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时采取的资源集约建设方式,重点介绍了工程占地资源集约规划、土石料资源集约创新利用、废水资源集约处理与回用等案例;第4章介绍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问题及对策,主要对目前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阐述,包括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黑水河生态修复工程、溪洛渡叠梁门分层取水、鱼类增殖放流等;第5章介绍了干热河谷地质条件下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难点及应对措施,主要介绍工程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古树名木保护等实际工作内容;第6章重点介绍了向家坝和溪洛渡工程建设施工期污染防治新措施,包括水污染、粉尘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等内容;第7章介绍金沙江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情况及各监测断面布设依据及监测内容,并重点阐述了水质、水生生态、陆生生态、过饱和气体和水温等监测成果;第8章介绍了水电工程环境管理的内容,基于现行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管理实践;第9章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今后水电开发的理念和践行方法进行思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金沙江水电开发面临的挑战
1.1 水力资源开发与环境制约
1.1.1 什么是水力资源
1.1.2 水电是清洁能源
1.1.3 我国的水电开发概述
1.2 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生态挑战
1.2.1 金沙江下游河段水力资源概况
1.2.2 自然概况
1.2.3 社会经济概况
1.2.4 生态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绿色水电内涵
2.1 绿色水电的开发理念
2.1.1 “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理念
2.1.2 “四个一”可持续开发理念
2.1.3 “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理念
2.2 融合绿色水电的优化设计
2.2.1 对外交通设计优化
2.2.2 枢纽工程设计优化
2.2.3 施工布置优化
2.2.4 施工工艺优化
2.2.5 移民迁建设计优化
2.3 坚持绿色水电开发措施
2.3.1 践行水电开发生态优先理念
2.3.2 系统安排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
2.3.3 优化开展流域梯级联合调度
2.3.4 坚持创新引领和科学支撑
2.3.5 坚持开放与合作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库大坝资源集约建设
3.1 资源集约的重要性
3.1.1 工程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1.2 水电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3.2 工程占地资源集约规划
3.2.1 向家坝施工占地规划
3.2.2 溪洛渡施工占地规划
3.3 土石料资源集约创新利用
3.3.1 弃渣料的利用
3.3.2 开挖料的利用
3.3.3 表土资源的保护
3.4 废水资源集约处理与回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
4.1 河流生境与鱼类资源状况
4.1.1 白鲟
4.1.2 达氏鲟
4.1.3 胭脂鱼
4.2 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4.2.1 主要问题
4.2.2 应对策略
4.3 栖息地保护
4.3.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3.2 库区支流与库尾流水河段的保护
4.4 分层取水
4.4.1 关键要素
4.4.2 溪洛渡叠梁门建设与运行方案
4.5 生态调度
4.5.1 生态调度目标与原则
4.5.2 溪洛渡水电站水温调度方案
4.5.3 向家坝水电站水文调度方案
4.5.4 生态调度试验初步效果
4.6 增殖放流
4.6.1 增殖放流规划
4.6.2 增殖放流站概况与效果
4.6.3 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
4.7 过鱼设施
4.7.1 集运鱼系统
4.7.2 过鱼对象与过鱼季节
4.7.3 运行情况
4.7.4 集鱼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章 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
5.1 干热河谷概况
5.1.1 自然条件
5.1.2 生态脆弱性
5.2 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5.2.1 主要问题
5.2.2 应对策略
5.3 工程区水土保持
5.3.1 边坡开挖与坡面的工程防护
5.3.2 弃渣场的工程防护
5.3.3 石料场和土料场的工程防护
5.3.4 场内外交通施工的水土保持措施
5.4 工程区绿化与生态恢复
5.4.1 总体方案设计
5.4.2 生态恢复原则
5.4.3 生态恢复技术与实践
5.5 古树名木保护
5.5.1 古树名木档案创建
5.5.2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5.5.3 古树名木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型水电站施工期污染防治
6.1 施工水污染防治
6.1.1 水污染来源及其特性
6.1.2 生产废水处理
6.1.3 生活污水处理
6.1.4 机修废水处理
6.2 施工大气污染防治
6.2.1 大气污染来源及其特性
6.2.2 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6.3 施工噪声防治
6.3.1 噪声污染来源及其特性
6.3.2 噪声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7章 流域生态环境监测
7.1 金沙江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概况
7.2 地表水水质监测
7.2.1 监测断面布设
7.2.2 监测内容
7.2.3 水质评价准则
7.2.4 干流水质评价
7.2.5 支流水质评价
7.3 水生生态监测
7.3.1 监测断面布设
7.3.2 监测内容
7.3.3 鱼类种类分布与组成分析
7.3.4 鱼类产卵场和繁殖生态分析
7.3.5 渔业生态环境分析
7.4 陆生生态监测
7.4.1 监测断面布设
7.4.2 监测内容与植被类型分析
7.4.3 野生植物影响分析
7.4.4 木本植物生长规律影响分析
7.5 气体过饱和监测
7.5.1 监测断面布设及内容
7.5.2 泄洪前(5月)监测结果
7.5.3 泄洪期(6-7月)监测结果
7.5.4 泄洪后(9月)监测结果
7.6 水温监测
7.6.1 监测断面布设与监测内容
7.6.2 水温多尺度变化特征
7.6.3 表层水温沿程变化特征
7.6.4 溪洛渡坝前垂向水温演变特征
7.6.5 向家坝坝前垂向水温演变特征
7.7 水文监测
7.7.1 监测断面布设
7.7.2 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新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电环境管理创新实践
8.1 水电工程环境管理与模式创新
8.1.1 环境管理基本内容
8.1.2 现行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