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写给孩子的红楼故事
0.00     定价 ¥ 8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666258
  • 作      者:
    郑静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穿越古今,领略红楼韵味,感受节气之美!

这本专为孩子打造的《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将古典名著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每一个节气,都是一段红楼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书赠送精美红楼节气主题笔记本,让孩子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与红楼人物共同成长。

更有24节气盲盒书签随机赠送,每一枚书签都藏着一个小惊喜,让孩子在阅读时增添更多乐趣!

快来一起探索红楼与节气的奇妙世界吧!


展开
作者简介

郑静,作家,策展人。出版过《岁时历——日日是好日》《人生,就是吃好每一碗馄饨》《只是最美好的日常》《中国风尚》《新中式艺术》《ART DECO 在上海》等多部作品。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小朋友》杂志合作,开设《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传说里的江南》《古画里的中国》等专栏,为孩子们写故事,介绍国学经典知识。

 

施晨政 (Papa)插画师,平面设计师。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时代开始为各类出版物绘制插画。工作后当过国内知名摄影类网站设计总监及时尚杂志美术编辑。并与国内多家出版社合作供稿,参与少儿绘本类题材、生活方式插画配图。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融入生活的细腻视角,引领孩子一起品读《红楼梦》。春夏秋冬,每个节气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书中人物的命运轨迹。在品味跌宕起伏的剧情时,探索《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与历史典故,并自然而然地融入节气知识与文化韵味。

将民俗与名著相结合,将生活与经典相融合。孩子们在了解节气的同时,品读国学经典。一个节气,一个习俗,一个红楼人物,一段红楼故事,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讲孩子爱看的红楼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生可以不爱,一生不能错过

 

 

 

在一次有关“红楼亲子阅读”的讲座上,主办方要求我在结尾抛点金句出来,将《红楼梦》对我个人的影响总结成三句话。

做惯了媒体,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就像小学生作文结尾的时候总要将中心思想升华一下。成人做PPT 或是分享会,到最后也总要来一点直指人心、能让人举起手机拍照留存的话语。不过我在给企事业单位讲通讯写作的时候,通常建议他们将金句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将文章看到最后。如果是普通读者,那就错过你想表达的观点,写了这么多怪可惜的;如果是领导,那就错过了你的汇报重点,错过了后果很难估算。

那天我总结的三句话分别是:第一句——《红楼梦》是开启古典美学的启蒙书。第二句——是我终身的手边书。我挺不愿意说什么枕边书的,听上去就很不舒服,有种容易落枕的感觉。第三句——一生可以不爱,一生不能错过。

和我同在一个朋友圈的好友,都知道我喜欢《红楼梦》。我像祥林嫂一样时不时地会念念碎,回忆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红楼梦》的经历。那是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本头的“红楼”。有点发黄的封面,上面画着很简约的山峰,线条感蛮强的那种,小时候觉着那就是书里写的青埂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次数从30遍到40遍、50多遍。开始的时候只是读,读各种版本,读各种研究文献,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不管是电视剧、电影、戏曲,还是各个画家的插图,只要是和“红楼”相关的,我都会去关注。阅读“红楼”,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和口味一样,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有段时间在写专栏稿的时候,编辑好友勒令我,不许在文章中再提“红楼”!我“悔过自新”了一段时间,但时不时地还是会在其他文章中写到这个话题,如同撒胡椒粉一样,这里撒一点贾母的艺术修养,那里弄一点探春的书房摆设,等等。后来我开始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连载“红楼与家居”,一篇篇地写《红楼梦》里的衣食住行。我主业就是家居设计的媒体人,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年,《红楼梦》看了30年,这两件事情连在一起好像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个专栏时断时续,到现在还没有杀青,这里先检讨一下,后面再继续。

再后来,机缘巧合,上海少儿出版社的负责人找到我,而且是从微博上寻觅到我的。这个故事说起来,也真的很故事。这是本有100年历史的杂志,刊名由宋庆龄题词,想找一个新作者给孩子们写点有看头的又有国学背景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我在《小朋友》杂志上的连载——“《红楼梦》与二十四节气”,从2020年开始,每月一个节气对应一组“红楼”故事,历时两年。再后来,就是有幸在新华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努力下,将这本书付梓。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让我从“红楼”的阅读者,变成写作者、讲座者。同时,我自己有个读初中的女儿,我又是一个伴读者,品读《红楼梦》成了我和孩子的日常。这一切不知不觉,又似乎是按部就班。我确实也很想把自己所学所感一点点地告诉孩子,最起码是多了一个听众,慢慢地也多了一个讨论者,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美好。她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感知到不同的个体差异,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自己的成长。

我给家长们开过讲座,聊聊如何引导孩子读“红楼”;也给孩子们讲过“红楼”精读课,女儿每次都做小助教。从分发任务单,到后面安排课时、手绘海报、收集作业,做得有模有样。慢慢地我从她的作文里也看到了“红楼”的影子,她把“红楼”作为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又很有童趣。

讲、写《红楼梦》是一个力气活加技术活,还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一本“红楼”养活了一大群红学家和无数红学爱好者。想当年王扶林导演接下任务,拍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时候,有人就说他胆子太大,居然敢去改编《红楼梦》,这本巨著怎么可以改动。走错一小步,就会接到铺天盖地砸来的番茄和鸡蛋,估计他这一辈子的名声也就毁了。


展开
目录

引  子:宝黛初会   001

第 一 回:立春 贾府四春应叹息 012

第 二 回:雨水 春寒料峭冷香丸 020

第 三 回:惊蛰 宝玉试才大观园 026

第 四 回:春分 宝黛花下读西厢 034

第 五 回:清明 桃花诗社放纸鸢 041

第 六 回:谷雨 栊翠庵妙玉奉茶 050

第 七 回:立夏 莺儿编柳花篮俏 060

第 八 回:小满 生日宴醉眠芍药 067

第 九 回:芒种 葬花扑蝶别花神 074

第 十 回:夏至 端午日晴雯撕扇 082

第十一回:小暑 古扇香珠也清凉 089

第十二回:大暑 宝玉欲尝荷叶羹 096

第十三回:立秋 红楼众芳巧女红 106

第十四回:处暑 探春雅结海棠社 114

第十五回:白露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122

第十六回:秋分 凹晶馆中秋联句 131

第十七回:寒露 执鳌赏桂咏菊诗 138

第十八回:霜降 痴香菱苦志学诗 147

第十九回:立冬 暖香坞惜春制画 158

第二十回:小雪 芦雪广赏雪联诗 166

第二十一回:大雪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174

第二十二回:冬至 寒日雅制春灯谜 181

第二十三回:小寒 腊八香玉意绵绵 188

第二十四回:大寒 荣国府里过新年 1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